郑彦中到了江南,先开学校教女子记账算账和管理之法。
手工场多了,少不得有职业经理人存在。
这个活男的做得多,可是限制也大。
织布都是女工,管着不方便。
渐渐有女人做管事的。
刚开始议论纷纷,觉得女人抛头露面不好。
后来赚钱了,还管什么露不露面。
郑彦中就开了一个培训女人做管事的学校。
当地官府和民众都不觉得离经叛道。
后来再开教女人各种技术的学校。
能赚钱,老百姓都愿意女儿学点本事。
可是,光会技术,也得有人和官府打交道。
渐渐的,官府设立一些吏员,由女人担任。
江南这么搞,其他地方也慢慢这么搞。
赚钱嘛,不丢人。
再说,司农娘娘不也是女的。
薛夫人也出门去建义仓。
她太想女儿,不找点事情做,憋闷死了。
孟阳郡主凑热闹。
渐渐地,夫人做慈善成了风气。
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也不是什么美德了。
薛文堂还在慈善诸法事的书籍里面写着,女人做慈善好处多多。
女人心细,女人心软,等等。
官府也得和夫人打交道,还得用女吏员。
时间长了,有些女吏员的表现太出色。
开始探讨女人科举这件事。
不过守旧派顽固得很,这一点死活不肯放开。
朝廷也就搁置下来。
不过送女儿学本事这种事,民间一旦认定了,很难改回去。
所以各地的女学还是办了下去。
渐渐种类良多。
女人出来做事赚钱,没有人再说三道四。
能赚钱了,当小妾的都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