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跟严洪伟如出一辙。
对于他们这些精通古建筑的教授学者来说,分辨哪朝哪代的建筑,属于基本功。
“这些建筑以前只有在东城跟西城有,我去年整理资料的时候,还特意看过,你们稍等,我去把资料拿来。”
林女士说完,便匆匆离开。
但没多久,她就搬着厚厚一摞资料走了过来。
那是几十个文件袋,上面全都有编号,还有简单的介绍。
“我刚刚找了找,基本都在这里了,不过你这照片拍的时间有点久,我也不能保证一定能找着。”
林女士说道。
“麻烦您了。”
李卫东道谢后,就打开一个文件袋,从里面掏出几份资料,每一份资料上面,都别着一些照片。
资料上,详细的阐述了这些古建筑的地点,建于哪朝哪代,什么特色,而照片则将那些古建筑的形态拍了下来。
一旁的严洪伟跟林女士也帮忙查找。
只不过,他们的速度远远无法跟李卫东相比,当他们看完一份资料,李卫东已经看了好几份。
看他那样子,仿佛只是随意的扫了一眼,并未认真。
这幅态度,让那位林女士微微蹙起眉头,但却没有说什么。
经历过诸多事情后,她如今也谨言慎行,尤其是李卫东来自调查局。
就连刚刚看到照片上那对男女,她也装作没有看到,并未进行发问。
相比而言,严洪伟看这些资料照片的时候,则是抱着一种缅怀,学习的心态,虽然也帮着李卫东筛查,但更多的却是为了自己,所以看的很慢。
倒是林女士,这些资料虽然经过她的手整理,但很多建筑都有些雷同,再加上她整理的时候不可能看的太详细,只是分门别类,尽管认出了照片上的建筑风格,甚至分得清楚哪朝哪代,但却不知道来自哪一份资料。
甚至,她也有言在先,提前给李卫东打了预防针,那就是李卫东要找的照片上的建筑物,也有可能并没有被收集到这里面。
对于两人的感受跟心态,李卫东恍若未觉,他对建筑设计没有半点兴趣,那张照片上的建筑早就深深印在他的脑海中,只需要根据照片进行筛选就足够了,所以速度自然快。
就这样,一份份资料在李卫东手中翻阅过,突然,他的动作停了下来,眼神直勾勾的落在手里的照片上。
这是一张黑白照片,上面是一座很有特色的楼阁,完整的呈现在照片上,尽管角度不同,但李卫东仍旧一眼就认出,这张照片上的楼阁,正是他要找的那座。
然后他将照片放到一边,拿起资料开始看了起来,资料上介绍着这座宅院的详细信息,位于东城区,是一座三品武将的宅院,有名有姓,还有地址。
顿时,有关东城区的简略地图在李卫东脑海中呈现出来。
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不管东堂,还是钟鼓楼,都在东城区。
就连那药铺,同样属于东城区。
按照这处宅院的信息,其距离东堂甚至并不算远,仅仅只是隔了一条街道。
难不成梅初晴真的藏在那边?
明明有地方,她先前为什么选择那老两口家中?
那处桂少宁跟梅初晴拍照的院子,又隐藏着什么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