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清穿之嫡长孙他太难了155 > 第 86 章 立皇太孙(第2页)

第 86 章 立皇太孙(第2页)

有乾隆的例子在前,弘晞摇了摇头对着系统说道:

【统子哥,你觉得我汗玛法会提前退位的猜测很难实现。】

【不管难不难实现,总之本系统要恭喜宿主终于开启你职业生涯的第一步了,皇太孙——皇太子一皇帝,宿主你还有好长的路得走啊!】——-

系统小人儿幻化成一朵荧光绿的烟花在空中炸开,弘晞不由抿嘴笑了笑,钻进被窝中打了个哈欠就闭上眼睛准备入睡了。

既来之则安之,船到桥头自然直。

等翌日天光大亮后,弘晞就感觉到自己变成“皇太孙”的差别了,宫人给他行礼时变得更尊敬了,不再称呼他为“长孙殿下”,反而变为“太孙殿下”了。

他的叔、伯、姑姑们见到他时也不会再张口喊他“大侄子亦或是金团”了,变成一口一个“太孙侄儿”了。

他每日分到的份例变多了,还有俸禄可以拿了。

毓庆宫总管何柱儿精心培养了多年的徒弟—

—平安,被自己阿玛划给自己做贴身太监了。

当他坐在婴儿车里被何柱儿推着走出东宫去御花园中遛弯时,碰上嫔妃小主了,她们也会站在原地对他俯身行个半礼。

若说这些额外的东西都是“皇太孙”这个身份享受到的权利,与“权利”相对应的“义务”则是:弘晞在刚上幼儿园的年龄里,就过起了后世小学生的繁重课业生活。

除了他汗玛法照旧每日抽出一个时辰给他授课外,满臣索额图、纳兰明珠,汉臣张英、王揆,四位满汉大学生也变成了他的师傅,传教士南怀仁给他讲解西学知识,御前侍卫统领变成了他的武学师傅,每日下午亲白教他扎马步、练习布库,不管他能不能听懂,每隔五日兵部尚书都得入宫进入乾清宫侧殿,将历朝历代的著名战役编成通俗的小故事讲给他听。

用他汗玛法的话来说就是后来的皇帝不一定要像他这般三次御驾亲征蒙古,但皇帝不能不懂兵法,万万不能变成前明的“瓦剌留学生”!

陡然间变重的学习任何使得弘晞整日忙得脚不沾地的。

日子如白驹过隙一晃而过,暖融融的春风将紫禁城北边的景山给一点点吹绿了。

二月初二龙抬头之日,皇太子、四贝勒、八贝勒负责西学相关的事情全部处理完了,康熙再度在朝堂上放了个大招——建设大清皇家科学院、开西学学院、开西学工厂、开西学恩科。

这下子仿佛一石激起千层浪。

若说正月的“立太孙”,大多数官员们对此事还是喜闻乐见的,可二月的“开西学”,除了一群传教士与钦天监的官员们表示赞同外,其余的满汉官员们,甚至专门负责对外事务的理藩院尚书都对此事说不出来支持的话。

朝堂一片倒的"反对"局势在康熙与众位皇阿哥们的预料之内。

“请万岁爷三思,科举儒学才是正统,西学小道难登大雅之堂,不能开恩科”的话也像是层层海浪般被听到消息的广大学子文人们,声声吆喝着往皇城的方向涌动。

吵吵嚷嚷将近半个月,在这么多人的反对下,满朝文官们总算是看到万岁爷“妥协”了。

万岁爷宣布把“皇家科学院”只作为一个纯粹的学术机构,“西学恩科”选拔出来的人也不是“官员”,而是“科学家”,这些“科学家们”不占科举人员的做官名额,只是“天子门生”,甚至

科学院的经费都不用户部来出,而是会另开设一个专门负责“海外贸易”的“海贸部”来提供资金支持。

文官、文人、学子们看到“修改版本的政令诏书”后,思忖着这西学不能做官,只是有个好听的“天子门生”的虚名,已经声势浩大的反对过一次皇上了,再闹肯定是要惹怒皇上的,毕竟异族当政,不受儒家的限制,行事向来不羁,废缠脚都说废就废了,现在作为西学爱好者的皇上突发奇想想给自己建个,建个什么,劳什子的皇家科学院,召集一大波志同道合的懂西学的人,来陪他“玩儿"。

万岁爷乐意,说了他也不听,那他执意要建造就建造呗,反正不用户部出资,不花国库的钱。二月底,康熙“勉强”与满朝文官们达成了“开西学”的一致意见。

太子爷立马领着四贝勒、八贝勒按照既定的规划,风风火火的搞起了西学,诚郡王也带着十二阿哥、十三阿哥、十四阿哥加入进去帮忙。

前朝的西学建设搞得有声有色的,后宫的八旗大选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阳春三月,经过几轮筛选,佟佳贵妃与惠、宜、荣三妃终于优中选优把符合各种标准的秀女们给选了下来,名单也送到了乾清宫与宁寿新宫。

只等皇上与皇太后下令,是将这些秀女们赐给皇子、宗室阿哥做嫡福晋、侧福晋,亦或是充入后宫做宫妃了。

康熙看了看名单,又看了看秀女们的长相,遂大手一挥,给自己的九儿子、十儿子、十二儿子、十三儿子、十四儿子分别定下了嫡福晋。

除了十福晋博尔济吉特氏比较特殊,是来自漠南蒙古阿霸垓部,巫尔锦噶喇普郡王的嫡幼女外,其余的九福晋董鄂氏、十二福晋沙济富察-->>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