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朗朗乾坤朗朗月是什么意思 > 第七十四章 将星陨落(第1页)

第七十四章 将星陨落(第1页)

在刘娥说服元休接潘妃回府之前,刘夫人和韩王府内的属官都曾做过类似规劝。奈何元休只觉得对刘娥愧疚万分,潘夫人接女儿回府时,他正好乐得与潘妃永不相见才好。可潘王妃毕竟是由官家赐婚的堂堂正正韩王妃,虽说元休也不断派人送去名贵药材什么的,但是论起夫妻礼数、人伦礼法,他又属理亏一方。两下为难,竟让他寝食难安,食不知味。

没想到刘娥竟如此大度,顾全大局;主动规劝他在冬至节日前接潘妃回府。潘府内潘美也有几房妾室,俗话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潘夫人再疼爱女儿,毕竟府内也是人多嘴杂,若是出阁的姑娘常住娘家,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故而韩王上门,便以夫妻当以和睦为贵之语规劝潘妃后返回王府。让元休始料未及的是,潘妃的病情竟渐渐成了症候。

事实果如刘娥所料,潘妃之病,最忌情志郁结。偏她素来性情高傲,又从小娇生惯养,所愿不遂,忧思伤脾,日久耗伤心血,心失所养,常觉心悸不安,好不容易熬过了寒冷的冬天,那病情竟一日重似一日。元休本为性情淳厚之人,虽说恼怒潘妃驱逐刘娥之恶,但也念及夫妻情分,时常宽慰一二。奈何潘妃执念已深,只觉得元休的宽慰并非出自真心,不过是顾忌她的父帅在外征战罢了。好几次元休的探视,都以不欢而散收场。

潘妃寄希望于爹爹凯旋还朝,建立不朽功勋,到时候朝廷重视,百官侧目,那样她就能在王爷面前挺直腰杆扬眉吐气,整个王府还不是她一人说了算吗。潘妃就这样满怀希望地等着,等着她父帅得胜还朝的日子。

可是潘妃等的这一天,却一直没有到来。春天总是短暂的,匆匆而过,直到五月中旬,天气渐热,前线却传来北伐失利的消息。

依着太宗初期的军事部署,宋军兵分三路。西路军由潘美、杨业率领,直奔辽国西京大同。中路军主帅田重进,策应东西两路人马。东路军由曹彬率领,采取缓慢行军战术,虚张声势,以牵制辽军主力。东路军有兵力十万,是主力部队。他们的任务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吸引辽军,将辽军主力吸引在幽州地区。而中路、西路则需要速战速决。在最短时间完成任务,然后向东路靠近,汇集人马,共同挺进幽州。

战争开始不久,西路军收复了云、应、寰、朔等四州;中路军也攻下了飞狐、灵丘、蔚州。眼见潘美、田重进部捷报频传,曹彬所部副将崔彦进心中着急,提议加速行军,一时间,东路军中部分将士立功心切,出现了不同意见,军心不能统一。曹彬在诸将劝说之下,没能坚持住稳扎稳打的原则,连续攻克新城、固安,四月已经围住涿州,但是由于辽军坚守,不能迅速攻克,雪上加霜的是,东路军粮草被辽国名将耶律休哥拦截。经过二十余日的奔走、拼杀,东路军已经人困马乏。与此同时,辽军在萧太后率领下御驾亲征,迅速与耶律休哥汇合,在岐关沟一带大败曹彬。东路军全面溃败。

曹彬大军的惨败,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使得原计划中三军会师幽州城的布置化为泡影。萧太后在岐关沟大败曹彬后,没有穷追猛打,而是采取“各个击破”的战略,先后派出两部突击队增援蔚州,转战西路军潘美、中路军田重进。而太宗得知东线全面溃败之后,马上下令退兵,以保存实力。中路军田重进撤军退还定州,西路军潘美部退还代州,对萧太后采取全面防守。潘美部全线撤军时,还接到太宗一道旨意,就是要他在撤军之时,还要护送寰、朔、云、应等四州平民百姓重返故土。因着这一重要任务,使得潘美部成为辽军的重点攻击目标,除了让潘美部损失惨重之外,还直接导致大宋丧失了一员骁勇善战的大将,这员大将就是多次让辽军闻风丧胆的杨业。

杨业本为北汉刘崇的部下,深得刘崇信任和重用,并得以赐姓刘,名继业。太宗平定北汉,北汉主刘继元投降,唯刘继业苦战不屈。太宗派刘继元亲自招降,刘继业才落泪放下武器归宋。刘继业降宋后,恢复本姓杨,因为了避讳当今皇帝祖讳,去继字,单名一个业字。杨业在北汉时就驻守北方,对防御辽国有丰富经验。早在太平兴国五年,辽国发兵十万攻打雁门关。杨业率领小股骑兵绕到雁门关以北,往南突袭辽军,与潘美前后夹击,大败辽兵,杀死辽国驸马侍中萧咄李,活捉马步军都指挥史李重诲。杨业也因此升职为云州观察使。辽人深惧杨业,并称其为杨无敌。

在辽军压境,势头正盛之时,潘美和杨业若想安然无恙护送诸州百姓成功入关,绝非易事。可圣命难违,杨业苦思冥想,想出了一条“分流而出、声东击西、一举破敌”的计策:根据实际情况,分先后遣送百姓,按照先远后近的原则。这一撤军方案是符合实际情况,如果先近后远,往往会失去照应,容易被围剿。声东击西,即以军队吸引辽军主力,趁机遣送百姓入关。所谓一举破敌,即在朔州南五十里一个叫石碣谷的地方,埋伏弓箭手,并辅以骑兵之援助。

杨业的提议思路周密,潘美打心眼里是赞同的。但是监军王侁和副将刘文裕却不以为然。王侁原为田仁朗部下,因为构陷主帅取而代之,虽说将李继迁杀得大败,到底没有一举歼灭而终成大宋隐患。王侁却因此军功而深得太宗信任,此次伐辽,随军成为西路军监军。刘文裕因擒获李飞雄有功,迁军器库使。刘文裕此时也立功心切,觉得有必要同辽军再打一次大胜仗,才能风风光光地退回代州,他的想法和王侁不谋而合。所以身为监军的王侁要求宋军从雁门关北川大路进军,直接迎敌。

熟知辽军战法之人的杨业却认为如果这么做,则必败无疑。王侁毫不留情地讽刺杨业:“你既然被称为无敌将军,又领兵数万,现在却唯唯诺诺,不敢出兵,难道是想投敌叛国吗?”

“投敌叛国”这个罪名太大了,杨业可承受不起。他激愤难当,也为了表明忠心,明知道出战必败,还是答应出战了。

在王侁和杨业的这场争执中,潘美作为主帅,明知道王侁是在挤兑杨业,他却无能为力。因为王侁监的这个军,不是军队,而是他这个统帅潘美。如果他维护了部下杨业,谁又能保证作为太宗耳目的王侁不会诬告他这个主帅?毕竟田仁朗的悲剧,才刚刚在大宋朝堂上演不久。再则说了,想杨业与辽国交战多年,经验丰富,此次出战,或许能取得胜利,作为主帅的他也算得上军功一件。怀着这种复杂矛盾的心理,潘美同意了杨业的出战请求。

临行前,杨业哭着对主帅潘美说:“这次出战一定不利。但是我作为一个降将,早就该死了,承蒙陛下赏识,非但没有杀我,还授予我军权。我并非不想杀敌,只是想着为国立功以报君恩。现在,大家都责备我不敢出战,我只有先行报效国家了。”于是,他指着陈家谷口说,诸位请在此埋伏,等我转战至此,请诸君两面夹击。否则,我们一个人也活不下来。潘美当场答应了杨业的要求。

就这样,带着顾虑,带着表白自己的决心,杨业领兵奔朔州而去。杨业与辽将耶律斜轸在朔州东部遭遇,经过半天的浴血奋战,死伤多人,终于冲出重围,杀至陈家谷。当精疲力竭、饥肠辘辘的杨业军队来到陈家谷时,并没有看到接应的宋军。此时追兵又至,悲恸不已的杨业只得率领军士奋起杀敌,终因寡不敌众,几乎全军覆没。此战,杨业儿子杨廷玉、岳州刺史王贵均力战而死,将士们无一生还。杨业本人身中数十处刀箭之伤,手刃辽兵数百人,最终因重伤被俘。被俘后的杨业宁死不屈,绝食三日而亡。辽军克星,一代将星就这样陨落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