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长街番外3 > 三十九经年(第1页)

三十九经年(第1页)

雪刃锦到底还是没拍出去,倒霉的稿子还葬身火海了。是夜,京中郊王白的屋里也是翻来覆去难以入眠。

平时王白几乎不住在这个房子里,也就逢年过节的时候住在这,上次过年的时候王白就自己住在这。不逢年过节的时候都住在王谦和家里。但是爷俩一个出去的早一个回来的晚,不得拜街坊。

今日王白被吓得不轻。离开义楼之后整个人都是恍惚的,出了门开始不由自主地恐惧,有些反胃。皱着眉顺了口气之后开始向一个地方疯狂跑去。她也不知道往哪儿跑,只觉得空气中都是可以腐蚀人的可怕东西。

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我想把自己关在一个独立的安全空间,把被全盖在自己身上,让自己进入一个最安全的状态。于是她停下脚步,喘息半晌,向自己郊区的房子跑去。

时间回到现在。王白躺在床上盖着刚刚出冬还没来得及收起来的大棉被。随着时间流逝,王白翻来覆去,眼睛东盯西盯,脑子东想西想。

这间小屋是她自己去年全款拿下的。那时候才刚过了十六岁,也刚成亲不到三百来日,日子过得除了手里紧巴以外,日子过得还算热闹开心。也是那时候王白才得到了那个烂大街的问题“什么是爱”的一属于她们自己的答案。

可自己得到的答案永远不可能是绝对正确的答案。

王白从小就相信“同甘苦共患难”的情感。爹娘就是如此,早年间战乱颠沛流离的两个人相知相爱,同甘共苦。经历了共同经商,共同逃难,最后稳定生活……在最后母亲去世,父亲独居至今未娶。所以王白觉得婚姻就就应该是这样的,更何况如今太平盛世,能和一人长相厮守,会比爹娘更加容易,更加平淡。

爹娘的互相扶持,互相成就,往往是会给儿女造成最大错觉——情之一字易,易于万水千山。如果不是小时候和在北山信边境认识的那位“老姨”长大的话,她甚至能产生“只要两个人在一起会比一个人生活更加容易些”的错觉。

不,其实直至今日她都有这种想法。直至和那位分开快一年的今日,她依然会有这种想法,只是总能想起老姨的话,再用自己浅薄的理解给自己开导罢了。

老姨说过,她希望她考试做官,希望她长学问过好自己的人生。老姨还说,她希望王白一定要过好日子,一定不要为他人活。爹娘亲人也不能。可老姨没告诉她如何长学问。

可她找不到路子。她根本不知道怎么做才能去读书,怎么做才能做官。只能在两国没有人要的一块地上,在一间小房子里,和一位让人安心的姨在一起,纯种秋收,养鸡养狗。闲下来去学说书,日夜如此,循规蹈矩。很少见到在外行商的王谦和和娘。

对于爹娘美好的故事虽早已烂熟于心,可确实真的很少见爹娘。

她不知道读书需要做什么,不知道考试到底是什么样的,不知道真正的官员是不是像说书里一样,单纯是铁面无私或奸佞之人。没有人告诉她去学堂的路怎么走。

可是在那个不足百户人家的小地方,那里有许多人用盛大的排场和激情澎湃言语,告诉她成亲的流程,告诉她一定要成亲,一定要有人和你相互扶持,告诉她如何做到相夫教子。告诉她成亲要越早越好。

她把爹娘那些美妙的情感故事和邻里邻居的“教导”潜移默化地全部转移给了自己。于是十五岁那年,已经来到京中城里的王白还是毅然决然地同儿时的伙伴梁邢成了亲。

梁邢也是个很平凡的人。

“梁邢老实忠厚,诚实,还有些远大的理想,对理想还有坚持的力量,是个很好的人,我很欣赏,”王白至今对梁邢的评价也是这样的,至少在和梁邢过了两百多天日子的王白嘴里,没有一句关于梁邢的坏话。

“可是日子不是这么过的。”

“梁邢小时候听了北山饥荒逃难来的班子,就像是找对了路子一样,东奔西走地找人学,天天村头到村尾地给人唱,一天到尾半个子都没有。”

“宫姨你想想啊,我们那地方的人但凡手头能多出来一个子儿都拿出去吃点儿好的了,哪天想找点儿乐子看村口几个疯子东跑西颠也就完事,要不然教我说书的师父也不能把能耐教给我这个嘴皮子不行脑子反应不快的人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