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靖难攻略 北城二千 > 第84章 帝王心性(第1页)

第84章 帝王心性(第1页)

第84章帝王心性

“你那马不错,比你大舅的那匹还好。”

宝顶神道上,徐增寿提起了赤驩,对此朱高煦也笑着和徐增寿解释赤驩的来历。

听到赤驩的身份是汗血宝马,徐增寿倒吸了一口凉气,紧接着咋舌道:

“这马,便是你那几个叔叔都不曾有,伱小子倒是有福享用了。”

徐增寿脸上出现了羡慕的表情,而此时也忽的刮起了风,吹的远近树木漱漱作响。

三人本能的抬头看天,却见南京城上空阴云密布,将阳光都遮蔽了。

“看样子,稍许应该要下雨,就是不知道太孙什么时候能赶来,算算时间,早朝应该已经结束两刻钟了。”

徐增寿说着时间,朱高煦则是将目光投向了宝顶地宫的门口。

在他的目光中,朱元璋缓缓从昏暗的地宫中走出,脸上的表情与进去前没太大变化,但仔细算下时间,他也进去一刻钟有余。

这么长的时间,仅他一个人在昏暗的地宫中,想来是有许多话要与马皇后说。

待朱元璋走过朱高煦身前,他才拿着伞紧着跟了上去,随后是郭英、徐增寿,最后才是随身太监及豹韬卫兵卒。

“老朱家基因果然强大……”

一个身高很有可能一米九到两米的壮汉拿着一把琵琶……这是什么东方持国天王。

二人在明楼内烧香祭祀,双手合十站了一会儿后,便由朱元璋的转身结束了一切。

甘肃的人口如何,他早就已经通过傅友德和冯胜知道了,即便在朱元璋花费大力气,持续移民十余年的情况下,甘肃人口也不过十余万余户,八十万余口。

不过其中有近五十万都是被俘后安置在河西的蒙古人、番人和色目人,汉人占比不到当地四成。

在这一刻,朱元璋为朱高煦展现了一个合格帝王的心态。

由于朱高煦和朱标感情不深,加上朱允炆已经到来,所以朱高煦站在了明楼门口,并未进去。

留下的,只有因为朱元璋这番话而语塞的朱高煦。

当然,更让朱高煦心情沉重的,还是百姓对待移民的态度。

朱高煦低头看了看自己这十五岁就五尺六寸的身高,脑海中不由想到自己成年后弹琵琶的模样。

当然,明初画像虽然也比较追求写实,但终究不如后世的素描,没办法活灵活现的展露出来。

“以后我要是留个画像,肯定得留个素描,就是我不会画画,这有点难办……”

不过此时的东陵明楼前,却站立着久等众人的朱允炆。

和朱高煦预料的一样,朱元璋出殿后便招呼着他前往地宫,朱允炆也紧接着跟上。

在接过油纸伞的瞬间,朱高煦带着随身太监上前,来到朱元璋身旁作揖:

不多时,风大了些,四周树木漱响得厉害,便是朱高煦等人的衣摆都被吹动。

如孝陵一般,越过诸多神道建筑后,东陵明楼也出现在了朱元璋及朱高煦等人眼前。

朱高煦见状跟在两人身后一步的距离,耳边也响起了朱允炆对今日早朝的总结。

按照前面的流程,接下来朱元璋应该要去地宫看看朱标,毕竟眼下太子妃吕氏还未薨逝,地宫应该还没有合上。

众人向着东陵神道走去,不过三百步,便见到了东陵的神道碑。

大明对于汉人迁移河西的政策已经很不错了,但即便如此还是留不下百姓。

要知道,逃走的那些人,也是朝廷花了粮食才保障他们迁移到甘肃的,而如今他们逃走,朝廷的支出就打了水漂,数万乃至十数万粮食成了无用功。

朱允炆的这番话一经说出,朱元璋便停下了脚步,朱高煦也是心里一惊。

他并不受逃回百姓的悲喜影响,甚至想尽了办法让他们去河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