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司空2 > 第66章 万家灯火(第1页)

第66章 万家灯火(第1页)

司空从桑家出来,一时间心里倒是犯了难。

如果小厮交代出来的魏婆子不是虚构的人物,他是不是可以怀疑一下,其实早在事发之前,就已有人盯上了桑家呢?

或许是仇人,或许单纯只是商业上的竞争对手。

相较于桑掌柜的精明,桑家的内宅是一个不错的切入口,尤其两位郎君还并不和睦。

这一点,不用司空提醒,桑掌柜自己也会慢慢反应过来的,他会动用桑家的力量,对自己身边的人际关系做一个筛查。

只是这样一来,要查的面积又被迫扩大到了整个西京城的造纸行业。

司空带着人从青石巷的南街出来,直接上了安顺大街。

冬季日短,申时刚过,天色已经呈现出了灰蒙蒙的暮色,街道上却依然车水马龙,热闹非常。一些商铺早早就在门外挂起了风灯,灯光昏黄,与食肆里飘出的食物香气、茶水铺里飘出的袅袅水汽组合在一起,晕染出了西京城里最有烟火气的一副画面。

司空有些遗憾自己不擅丹青,要不然他提笔画一幅《万家灯火图》,说不定也能流传下去,成为后代的史学家研究北宋民生的重要史料。

司空在外面跑了一天,,这会儿被街边食肆里的热气一熏,顿时饥肠辘辘起来。

但虞国公府对他们的照料向来周到,到这个时间,热水热饭食都已经备下了。司空不由感叹,搬进凤随家里,生活上真是减轻了好大的负担。

至少不用自己修补鸡窝了。

司空被这温暖的烟火气迷住了,他放空了脑袋,什么都不想,难得悠闲地走走停停,遇见合眼缘的铺子,他还要进去逛一圈。把跟随他出门的侍卫们都搞得摸不着头脑。

西京城的面积据说要比原来的东京大了三分之一。

主干道朱雀大街,一头是南城门启德门,另一头就是皇城外城的承运门,再往里就是皇城的内城门泰安门。

除了朱雀大街,另有四条宽阔的大街,分别是城东的安平街、安顺街,和城西的昌平街、昌宁街。

若说有什么区别,就是城东贵人多,街道房舍也更加气派一些。街道两侧的店铺也多走高档路线,装修摆设也更为考究。城西则以平民居多,商铺也多走中低档路线,没那么多的奢侈品商店,多以生活用品为主。

哪怕是同样的东西,摆在城东的奢侈品店里,跟摆在城西的普通商铺里,价钱也会相差好几个档次。

就拿桑家的纸画铺子来说,同样的三等纸,在昌平街上能卖到一刀三十个大钱,到了安顺街的铺子里,就能一翻身卖到半吊钱。一二等的香雪笺就更贵,且供不应求。

司空打心眼里觉得这些四体不勤的读书人的银钱真的挺好挣。

他们爱风雅,但凡纸画铺子里推出什么新品,只消起一个风花雪月的名字,再杜撰出某家娘子为夫君红袖添香,多番练习,终于制成了这隐含香气的花笺……等等的小故事,风流才子们就会一拥而上来追捧。

司空在将城东城西的纸画铺子都粗粗溜达了一遍之后,觉得这西京城里再开进来几家做纸的商户,市场也足够消化。

纸张是个好东西。朝廷里各个部门要用,各大书院也要用。读书人家要用,穷人家也要时不时的花上几个大钱来买几刀粗纸回去用。

这个年头还没有成规模的大工厂,像桑家这样在城外开着几家作坊的,已经算是造纸行业里的老大哥了。但是只靠这样零零碎碎的几家作坊,显然是无法满足西京城所有的居民对于纸张的需求的。

如今西京城里做纸张生意的大商户也不过四五家,能与桑家抗衡的,是安顺街的周记。据说周家的造纸作坊开在十里镇,具体怎么样,司空尚不知晓。

此外,还有两家做纸画生意的,一家姓马,另一家姓王,听说规模都小了许多。

司空溜达到了昌平街的时候,天色已经黑透了。

街道两边的商铺家家都挂了风灯出来,灯光照着青石板的路面,反射出昏黄朦胧的柔光,在寒夜里显得暖意融融。

虽然说司空住进凤随家里各种方便周到,但从他本性里来讲,他更喜欢城西这种接地气的繁华热闹。

因此走在昌平大街上,马儿都走的比以往更悠闲一些。路过小厮招供的那家布庄,司空还进去问了问,看看有没有人记得一个姓魏的婆子。

不过布庄的伙计都说不记得了。布庄生意不算特别好,但一天也有百八十个客人上门。而且逛布店的,本来也以女客居多。稍微有点儿家底的,谁身边不带着个丫鬟婆子呢。

何况还是一两个月之前的事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