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重生当妈的现代 > 92软饭硬吃5(第1页)

92软饭硬吃5(第1页)

冯玉芬知道了这位给孩子筹医药费送外卖的农村大爷的事迹之后,也很是感佩,社会上尽管免不了有些不靠谱的父母,但是大多数为人父母的为了孩子真是什么都能做什么苦都能吃,在旁人眼里不可思议的事情对于这些当爸妈的来说不过是因为爱孩子的本能罢了。

人生无常,好好的儿子突然就生了重病整日与病床为伍,哪个当父母的能接受的了呢,这位大爷难受归难受,还是很快就找到了适合一家人的解决方式,没有因疾病和贫穷就怨天尤人,而是靠自己一单一单跑街串巷挣医药费。

毕竟救急不救穷,生重病的人家显见得一时半会儿是还不上钱的,大爷做出这样的决定,虽则辛苦,但是他们一家人想必比背负欠款心里要更踏实些。

虽然有点不厚道,但是冯玉芬还是很高兴苏云彦因为这件事得到了一些触动和改变,虽然就工作了两个月但是毕竟和以前上学的环境丁点不一样,现在这孩子看上去学生气没有那么重了,比以前更沉稳了些。

当妈的高兴孩子有这样的改变,苏云彦自己辞工之后回想了下自己这段时间的工作经历也有不少感慨,最后将暑期工的感悟全都写了下来变成了报纸上的豆腐块,拿了稿费之后又买了些礼品去医院看望了一次大爷的儿子,毕竟要不是因为老大爷的刺激,他十有是坚持不下来的,也不会有这篇文章了。

冯玉芬对于苏云彦的决定大力支持,孩子有善心当然不能打击泼冷水了,听说了这父子俩都在医院住,家里老太太身体不太好也只能偶尔过来探望搭把手之后,她干脆炖了锅汤让儿子一起带去,多少能补充点营养换个口味,总比一直吃医院食堂或是馒头烧饼的强。

至于儿子后来跟这位一直与病魔做抗争的李响成了朋友,学业生活上得他帮助良多,就实在是意外之喜了。

与苏云彦可称得上顺风顺水的成长经历不一样,李响的人生轨迹中总少不了自己与命运的抗争,其心性之坚韧是苏云彦远远比不上的。

李响小时候家里就穷,一直穷了好些年,倒不是李父李母人懒,而是李母也是个三天两头

吃药看病的弱身子,重活根本干不了只能做些轻省的活计,夫妻俩甚至只有李响这一个儿子,这在注重多子多福人丁兴旺的农村简直是不敢想象的,家里既穷又人丁不旺,平日里自然会遇到不公与欺负。

李父倒是干活的一把好手,然而要是离了家,估计娘俩个连饭都吃不上嘴,只好一门心思在家里种地四处寻摸散活挣钱。李响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心里一直憋着一股气,小时候和笑话他的大小孩子吵嘴打架,上学之后就开始发狠玩命地读书势要压那些狗眼看人低的家伙一头。

后来果然一路读进重本,不仅没要父母给钱,年年奖学金甚至还能给家里添置点东西,等到毕业顺利进入大公司奋斗几年之后拿了高薪,家里日子也早已得到了改善,这样的际遇对于贫穷的农家来说是实打实的鲤鱼跃农门知识改变命运。

谁成想好日子没过了几年正是事事顺遂的时候却又突然查出来生病的事情,如今只能歪在床上靠头发花白的老父亲送外卖挣医药费。

知道他们家故事的谁不唏嘘两句造化弄人呢。

面对困难和挫折,有的人扛不住打击就破罐子破摔爱咋咋,有的人却会咬着牙努力站起来,而李家人正是后者。

李家老爷子担心儿子哪天药费不够要吃亏一把年纪了开始学着用智能机,骑着小电驴满街跑送外卖顺带着捡些瓶子罐子的卖了挣个饭钱。李家老娘多少年不操心田里的活计了,当家的不在家也开始颤颤巍巍地找人帮工免得田地荒芜,院子里养了猪不说又有一大群下蛋鸡,天天精心伺候着,一是为了给孩子补身子二是为了卖钱,多少是个贴补。

自小要强的李响突遭变故,抑郁颓丧之后也很快振作,全力配合医生的治疗之外,有点时间就看书学习或是在网上想法子挣外快好减轻家里负担。

年少的苏云彦并未见过多少生老病死,当年苏父患病的时候他还是个小学生,家里大人们都有意识地瞒着他,并不会跟他说太多细节,他的记忆里关于父亲生病那段也就是住院手术变瘦又住院,然后就是皮包骨一样出院回家,没多久就只剩下了孝衣花圈孤坟。

认识了李响之后他才?算

是对这方面有了个具体印象,卧病在床仍然乐观向?上保持着对生活的热情生命的热爱,这样一个阳光温暖的故事谁不喜欢呢,哭哭啼啼怨天尤人总没有励志奋斗叫人印象深刻。

苏云彦很喜欢翻看李响的朋友圈,看他写的那些内容实在很难让人相信这是出自一个生病的人之手,渐渐熟悉之后,两人时不时就会聊聊天说说近况,不同圈子不同境况的人聊起来总会给自己一些新的想法和思路。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这样性情坚毅果?敢的人接触时间长了自然会耳濡目染地产生些变化。

良师益友,不外如是。

不过这个时候,苏云彦首先要考虑的是另一件事情。

独生子考上了s大,即将成为2006级的一名新生,这样的大喜事自然要亲戚朋友的聚一聚,虽然大多数人估计也不爱这种一群人吃吃喝喝的劲头,但是人情社会,大家都这样,不管心里怎么想轮到自家了你该请的就得请。

冯玉芬懒得管这个,干脆把这摊子事都交给儿子了,她帮着在后面查缺补漏,于是定日子跑酒店订酒席订菜色酒水这些杂七杂八的事情都交给了苏同学,从来没操办过家里请客的苏云彦一时手忙脚乱的,幸好酒店套餐都是现成的,麻烦的不过是协商沟通好大家的空闲时间确定出席人数订好包厢然后根据情况增减菜色而已,又有当妈的在一旁补充提点,总算是把这个事情给落实了。

冯玉芬中年丧夫,一个人独自拉扯大了儿子,现在孩子考上大学了,关系不错的亲戚朋友不管因为什么总要出席表示表示亲近,是以酒宴当天倒是颇为热闹,都替苦尽甘来的母子俩感到高兴。

苏云彦也十分?给当妈的长脸,本来就长得好,讨那些大妈大婶的喜欢,又因为这段时间的历练,和亲戚们聊天寒暄也丝毫没有什么不耐烦的神色,显得成熟了不少,s大也是颇为知名的学府,虽然以后不知道会怎么样,起码到时候找个好工作是没问题的,大好的日子自然都是说好话,一时你好我好大家好,席间言笑晏晏十分?和乐。

等送走了所有客人之后母子俩才松了口气,拿出小账本这么一扒拉,办酒席的钱不仅挣回来了

,还多出来好几千块钱。

遇到这种喜事大家随礼都有定数,反正礼尚往来,除了那实在不讲究的,一般人家包红包的钱最后都能回到口袋里来的,就是要看多久之后了。

冯玉芬趁机跟儿子解释了一番亲戚们之间的关系远近红包厚薄,日后自家还礼应该还多少之类的话,把个苏同学说的眼冒金星,虽然觉得无趣,但是碍于她兴致勃勃的样子还是乖乖听讲了。

关于苏云彦之前打暑假工到处送外卖的事情,冯玉芬这个当妈的没少被长辈骂,婆家这头因为自家儿子中年就撒手人寰了,媳妇一个人守寡这么多年把孩子养的样样都好,自家又没帮上什么忙,难免就有点心虚气短,理不直气不壮,不好太过严厉,不过是说些心疼孩子要是家里困难的话他们老两口帮一把的事情。

到了娘家爹妈这里就没这么多顾忌了,冯家老太太一开始知道大外孙大夏天在外面给人送外卖的时候,把自家女儿骂的个狗血喷头,说道激动处都气哭了,直说女儿不会照顾孩子心太狠了。

然而骂归骂,孩子的外卖还是照旧送,扭不过娘俩个,两边老人只好有致一同地增加了和大孙子的联系频率,那个嘘寒问暖和风细雨的劲头,衬得冯玉芬倒像是个坏心肠虐待孩子的后妈了。

这好不容易不继续做工了,酒席也张罗完了,不得赶紧带去给老人家看看胖瘦身体状况么。

苏家老两口倒还好,毕竟同城,虽然不在一个区,但要串个门还是十分?方便的,冯玉芬多年的习惯了,隔段时间就会带着儿子去看爷奶,虽然丈夫没了但是儿子也是苏家的血脉,总不能跟亲人离了心关系太疏远了。

这冯家老两口在乡镇上,向?来都是年节假日的时候才?有时间回去,这回大外孙摆酒,冯老太太因为有事走不开,就派了自家老头子做了个代表,早早就打了招呼让娘俩个回家住几天,那土鸡黄鳝啥的早都买回家养起来了,就等着闺女外孙回去好大显身手呢。

老爹老娘有召,冯玉芬自然只好带着自家帅儿子包袱款款回家去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