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六零年代之悍夫txt免费 > 第193章 会朋友(第1页)

第193章 会朋友(第1页)

李家康是个好苗子。

不管是他学习路上的教练,还是他开始执行任务后的表现,都在说明这一点。

已经能够独立执行任务多年,组队时,他已经是队伍中的老大哥。很多时候,不管是领导还是同事,都很少第一时间意识到他尚未成年。他过硬的实力和成熟的思维方式,就算是尖兵连,都极能服众。

至今为止,李家康执行过的任务,完成度都称得上干净利落,只最后这个存在争议。部队那边因着这事吵翻了天,你有你的理我有我的理——

李卫国遭敌人毒手,壮烈牺牲。他带出来的兵,他曾经并肩作战的战友,谁不痛心?揪出敌人,让他们付出代价,是他们日夜期盼的事情。

现在,了结这件事情的是李家康,在很多人看来,算是为这件事情画上了圆满句点。可以说没有谁比李家康更有资格执行这个任务,在他身上,家仇和国恨交织,他既不愧对身上那身军装,又不愧是李卫国的儿子。

养儿胜父,这是世上每个父亲的期盼。李家康还年轻,他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如他这般大时,李卫国在部队都还名不见经传。另外,他还有绝对比父亲更明显的优势,他有长辈兄弟帮扶,假以时日,他肯定比他父亲走得更高。

以上几乎是大家共识,不过念着李家康年纪小,领导们也有意无意照顾着。就比如按照规定,伤员病愈出院要回部队报道,李家康伤势较重,出院后要休养加复健,领导给的假期就更宽松。

刚开始,部队争论不休,领导们忙着周旋,无暇顾及。等内部风波平息,他们竟然发现已经几个月没有李家康的消息了。领导让人稍微打探了下,就发现他手底下这个兵小日子过得不要太惬意,而且明显乐不思蜀。

当下一个电话就打到了池县。

李家康接到电话的时候,正在啃菜煎饼,最近县城各方面风声松快很多,最直观的反应就是附近集市上出现了很多非农产品,这煎饼就是集市上换来的,比单纯粮食或面粉易物要合算。

今天逢集,李家康陪爷奶去赶集,负责提东西,临了,李招娣同志买了块菜煎饼犒劳他,一家人高高兴兴回到家,刚把东西放地上,电话就响了。

“喂,”李家康口齿含糊。

那边似乎没听说是谁,又重复了一遍。李家康表情转淡,“我就是李家康。”

李招娣进门就看到大孙子正在讲电话,神情浅淡,她什么都没说,悄悄退了出去。

沈新乾看老婆子蹑手蹑脚,不明所以,“谁啊?”

李招娣“嘘”了下,然后拉着老头子去了屋后头,“我没问,我猜是部队来的电话。”

沈新乾沉吟片刻,最终叹了一口气,家康这孩子住在家里,他和老婆子都习惯了,经常就忘记孩子在家养病的事实,也下意识忘记孩子痊愈之后就要离开。“家康在家里休养几个月,没准上面只是打电话过来问问情况。”

李招娣却不这样认为,她心揪揪着,“要是可以,我还真希望咱们家孩子简简单单的,上学,工作,娶妻生子,平平稳稳多好。”人老了,就想儿孙环绕,她家三儿是越来越忙,前段时间去南方,带着几个人就走了,到现在都没回,她这心总放心不下。两个大孙子都是军人出身,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执行任务去了,这日子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

“老婆子,这话在我跟前说说就算了,想想三柱进城当工人之前咱们过的是什么日子,再看看现在,你就不怀念了。”沈新乾语气平淡。

李招娣:“……”回去那是不必了。

午饭,李家康没有提起他和谁打了电话,这老两口也没多问。

他家俩孩子是有能耐的,见识也广,他们老了,跟不上趟了,就不在关乎小辈前程的问题上发表意见了。

————

沈卫民在东方大饭店组了个局,请几个老朋友吃饭。

这次他带着沈东林和沈诺自费出差来南方,主要是为了考察。在改革洪潮来临之前,过来做事前调查,南方各大城市都逛了一圈,只看他们现在灰扑扑的模样,是无论如何都想不到不久的后来他们会相继成为国际大都市。

好不容易出趟远门,当然少不了会朋友。

绕道海市,主要也是因为这个。

说来也巧,夏扬州、杨文也和李凯,现今都在海市任职。

“难得来趟海市,合该我们尽地主之谊才是。”李凯进门就说。

“凯哥,我们之间不必要这么客套吧?我临时通知就能约上李主任下馆子,传出去谁不说我句了不得。”现在整个海市,想约李凯吃饭恐怕能排到入海口,不提前预约,恐怕见不到面。

沈卫民的行程没有经过规划,当然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到海市,出发前,他是给几个兄长打了声招呼,不过也是在昨天晚上才通知,今天中午他们就能能抽出空来,确实很给面子了。

李凯哭笑不得,“没有你说的那么夸张。”他相信,只要沈卫民表明身份,约谁吃饭,对方都会给这个面子。凭借一己之力,整合全队生产力,拉动公社乃至全县的经济增长,甚至还影响到全国食品行业发展,这个名头打出去,谁不说一句沈厂长牛,偏偏当事人没有一点自觉。

沈卫民是不知道李凯的想法,要是知道,他依然不会有这个自觉。>>

沈家沟食品加工厂并不是他的工厂,是属于集体所有。沈卫民作为一个有觉悟、识时务的有志青年,办的事情当然绝对符合规定。

这些年,沈家沟食品加工厂的所有员工出基本工资和奖励以及各项福利之外,其余盈利全部公用。首先,沈家沟这个穷乡僻壤的山沟沟焕然一新。其次,驰援池县各项公共设施建设,就连最偏远的山村都有了路,通了电,有了学校,就比如池山西那个未经教化,野蛮的山村就大变了模样。最后,当然也少不了帮扶省内外弱势地区。

在池县,沈卫民确实算个人物,当然他也收到了回报,在之前的动荡中他们几乎未经。但是走出池县,他算个鸟啊!

这点自知之明,沈卫民还是有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