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三千里外觅封侯是什么意思 > 第十一章 去辽东打酱油吗(第1页)

第十一章 去辽东打酱油吗(第1页)

站在穿越者的角度,现如今的郑氏集团有太多可供优化、整合的地方了,且一旦完成,就能让整个郑氏集团实力大增。 但这需要时间! 欲速则不达的道理,陈华虽是一草根,却也明白。 何况他还有三年时间呢。 心里头并不觉得焦急的陈华,用一种超级强的耐心,静静的关注着事态的衍化。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就只在一旁静静的看。 陈华在时间进入到五月份后,就开始与人商议“军商分离”事宜,还有就是在四月中就从安平城守军当中矮子里拔高个——挑选出一百精卒。 “……天下一家,边腹之变,将有章程,兵有额数,饷有限给,其法惟在精。”深夜里,手持戚继光所书的《纪效新书》、《练兵纪实》,陈华每每能看到很晚。 “……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攻城,内外夹攻,祖大寿难以支持,只能退入内城! 东关守将吴巴什投降,八旗攻占锦州外城。彻底完成了对锦州城的包围,“填壕毁堑,声援断绝”! 而锦城城内米仅供月余,而豆则未及一月。 崇祯帝遂命洪承畴领王朴、杨国柱、唐通、白广恩、曹变蛟、马科、王廷臣、吴三桂八总兵,步骑十三万,速令各镇总兵“刻期出关”,速会兵于宁远,解锦州之围。 结果拖拉到七月,洪承畴还没在宁远誓师出击! 作为一个穿越者,站在后来者的角度看,洪承畴的慎重不见得就有错。兵部尚书陈新甲以兵多饷艰为由,主张速战速决,催洪承畴进军,崇祯帝轻易听信之,诏令洪承畴“刻期进兵”,这绝对是一个昏招。其灾难性的后果不次于哥舒翰战潼关! 但蒋德璟老乡坑老乡,言语郑芝龙与洪承畴有同乡之谊,可用郑氏水师助洪,解辽东燃眉之急。 这消息被郑芝龙派入京城的探子听闻,立刻密信一封,飞马急报安平! 信中还说,蒋德璟的提议还没被通过,因为兵部尚书陈新甲为首的一班人极力反对这一提议。原因是郑芝龙的出身。因为郑芝龙是海寇出身,故而就该是粗鄙恶浊的,不堪大任。并且攻击蒋德璟结党营私,因为蒋德璟与郑芝龙与洪承畴都是老乡。 陈华根本不知道崇祯十四年的时候,郑芝龙还历经了这档子事。他又不是学历史的。 他就是一个爱看穿越小说的历史文老白。只知道郑芝龙搞定了刘香之后,人就龟缩在闽地不动弹了,做起了富家翁。而整个大明朝似乎也把郑芝龙给忘记了,或者说把闽地都给忘了…… 至于松锦大战,洪承畴兵败被俘,旋即投降。十三万明军大败,锦州祖大寿投降,这些他是知道的,但具体到整场大战的过程细节,陈华可是两眼一抹黑。 本来只准备窝上三年,好生经营水陆军,等到崇祯十七年时候再一朝爆发出来。却不想这穿越才过百天,蒋德璟的两句进言就把他与鞑虏联系到一块来了。 陈华让人喊来郑鸿逵。 这是近来时候他极为倚重的一个人,虽然没有太杰出的才能,但作为一土著,作为肉身的兄弟,为陈华参详一二却是足够了。 看了京城快马送到的信报后,郑鸿逵大惊失色。 “大兄与蒋氏素来友善,蒋德璟何以置我等以这般险地?” 锦州城已经被八旗兵团团围困,祖大寿更是连外城都丢了,就算新夺回了东关又如何?郑家水师还能把战船直接开到岸上不成? 他可不认为自家的陆军有多能打,能打的过满万不可敌的八旗军。 虽然他知道自家大哥这阵子废了不少的心来整治军伍,让福松【郑成功乳名】去齐鲁拉回了不少流民难民,据说内里有不少好兵苗子,只要能吃饱肚子,将养上三俩月,就都是赳赳大汉! 但那是日后而不是现在,就眼下郑氏集团的陆战力量,怕是拉到辽东后,鞑子的一次冲锋就都败了。 “鞑子主力现尽在锦州,我军从海上只做扰袭,取辽河以东……” 陈华心胸中无数情感已经化做激流,澎湃难抑! 打满清啊,他一百个愿意乐意,虽然知道‘最好’的法子还是叫洪承畴去葬送了大明王朝最后一支主力军。但之前生出这等‘恶毒’法子是因为‘郑芝龙’可以置身事外,而现在他已经被牵扯进来了。再想让他袖手旁观,至少是丁点力气都不出,这就叫陈华‘羞耻’了。 这是政治不正确! 以至于在收到京城递来的消息后,他心中竟半点不怪蒋德璟,反而有股马上提兵跨海pk黄台吉的冲动。 “辽河以东的金州、复州、盖州等地于鞑虏不过是皮毛。而锦州之战,黄太吉倾力而为,何其重要?其老于兵革,又怎可能因小失大呢。” 郑鸿逵有些震惊的看着陈华,他发现自己的大哥真的变了,变得他都要看不懂了。 因为直觉告诉他,眼前的‘郑芝龙’真的有出兵的念头! 简直疯了! 要不是他还在陈华跟前,郑鸿逵一定会要来一桶水给自己洗洗脑子! “何况,大兄胸怀天下,志图高远,那明清火并于我辈岂非好事?”这是天大的好事,明清两国火并打个两败俱伤才是最好。胸怀大志的一官大哥这么偏就要掺和进去呢? 陈华发热的脑子也冷静下了些,却不是因为郑鸿逵那句“明清火并于我辈岂非好事?”的话,而是明白了自己根本无法做到攻敌必救,那对此时的满清还何谈牵制?劳师动众的去辽东打一回酱油吗? 那可不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