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鬼才郭奉孝txt > 75归兮荀彧番外下(第1页)

75归兮荀彧番外下(第1页)

岁月如沙粒般匆匆在指缝间不经意流逝,转眼间许都又过了多少个春夏秋冬。习惯了留守于后方的荀彧来说,衡量时间流逝的方式,无非是那不时从远方战场送来的战报,提醒着他建安年间又过去一岁,庭外雅兰又过了一年花开花谢。

时间所改变的,似乎仅是许都城外那一寸寸攻克的疆土,而许都城内,却似是被岁月所凝住,在暗流与繁荣交织中,保持着经年未改的平和。

所以长居在许都的荀彧渐渐不知是无意还是有意的忘记了,时间最容易改变的,并非是那逐渐收的疆土。

更多的,是人心。

最后,不过是他一人,画地为牢。

建安十二年的冬季比以往都要漫长,以至于当春风迟迟的吹来之时,太多的生命已经被埋葬在了冬季。比如抬眼望去庭院中那熬过了几个春秋的兰花,在这年的春天,最终还是没有再吐纳新绿,而是化为一片枯丛,在不久后尘归尘,土归土。

事情总是有因果的,没有一件事是毫无征兆的便发生。

所以对于郭嘉的死,其实在很早的时候,荀彧就该猜到了。

为什么这几年他在许都的部署越来越急切;为什么他在与自己一同留下在许都望着主公远去的大军时,目光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的不舍;为什么一贯想要硬逼着自己看清现实的他却在大军出征前的那个晚上,轻易地便沉默了下去。

他本能的知道着什么,却同样本能的感觉到,他这位老友,一点都不希望其他人看出他的异常。

所以,在接到讯息的那一刻,在看着千里缟素远远而来之时,荀彧在一瞬间的大悲之后,竟只剩下了平静。

他静静地看着曹操的大声嚎哭,静静地看着奉孝的夫人毅然的殉夫,静静地看着三尺黄土掩盖住红木棺,一生功过荣辱就这样被深埋地下。

望着远方如血的残阳,没由来的,是从未有过的疲倦与迷茫。

“郭奉孝年不满四十,相与周旋十一年,阻险艰难,皆共罹之。又以其通达,见世事无所凝滞,欲以后事属之,何意卒尔失之,悲痛伤心。今表增其子满千户,然何益亡者,追念之感深。且奉孝乃知孤

者也;天下人相知者少,又以此痛惜。奈何奈何!”

当后来,望着手中这份曹操远在荆州遣人送来的书信,荀彧深叹了口气,不知是多日批阅公文的缘故还是屋中香雾太浓的缘故,他只觉得头愈发的沉,不得已,他只得以手撑头,慢慢合上双眼闭目养神。

他不该有悲伤地,因为他明白,对于他这位老友而言,能为主公的霸业奉献尽自己的生命,是他一辈子最满足的事情。

唯一叹息的,也不过是这天不假年的命运罢了。

突然,他一瞬间很想给曹操回信,询问他倘若他知道此次征讨乌桓,郭嘉会因此而丧命,那么是否会因此,而止步于塞外。而后,荀彧便很肯定的抹去了自己的疑惑,因为答案从来都是那么明确。

因为明确答案,所以与其去纠结,不如放弃那些执念,珍惜真正在眼前的欢愉。

奉孝啊,你果然还是如以往一样,将人心看的透彻,甚至是透彻明悟的可怕。

主公的大业之路,永远不会因为任何人而停住脚步。无论怎样的代价,主公都会毫不犹豫的前进,甚至连回首,都不敢有片刻。

所以总有一天,当初相见时想约匡扶汉室的话,也会被执意前行的主公扔在身后吧。

其实,一开始,他们的路就不同。只是因为一个是匡扶汉室,一个是一统天下,万民安康。这两条路离得太近了,以至于携手走过这么多年后,却在一直调和着他们俩之间关系之人陡然离去后才后知后觉,从一开始,他们就是殊途。

“悔相道之不察兮……”笔尖微顿,墨在宣纸上不断地渲染开来。而直到墨汁停止扩散时,荀彧也没有将下一句写出来。

悔相道之不察兮,可惜彧,从未想过反途。

将宣纸夹到那本翻阅了多年的《春秋》之中,荀彧静了好久好久,终于在香雾将要散尽时,叹息般的道:

“奈何,奈何……”

荀彧不清楚赤壁那场仗打的究竟有惨烈,他只知道那战死了很多人,而那场江面上的大火,更是足足烧了三天。

在安定了江东班师回朝后,曹操班师回营。只是这一次,就如同一年前从柳城班师回营一般,曹操丝毫没有一丝天下将定的喜悦。

岁月流逝,额间的皱纹渐渐浮现,鬓角的斑白已再也遮掩不住。

原是不知不觉,大家都老了。

在不久之后,孙权便彻底的呈书归顺朝廷,携家眷迁居许都。而西凉,在把所有知晓马腾与韩遂内幕的人处理干净之后,便将大权都交给了从荆州赶回来的马超。因为对于汉室而言,将西凉的精兵到一个一心只想着守土安疆一扫蛮夷的将军手中,反而是最安心的方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