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风不起浪的意思 > 图书室(第1页)

图书室(第1页)

小港一中自1946年建立,距今已有六十余年历史。

学校里有三栋教学楼,一高两矮。

高的建成稍晚些,一共五层。一楼只有一间开年级大会用的阶梯教室,二楼能听见人声的只有间摆了架钢琴的音乐教室,三楼唯一开放的是一间废弃已久的图书室,四层、五层能派上用场的只有教导主任的办公室与校长室。

至于其他的空房间,在高楼建成前便没想过用处,建成后更没学生教师会用,自然也不必多想用处。

另外的两栋矮楼,都只有三层,楼宇间只隔着条比沟渠稍宽些的道路。

六十多年来,因资金不足,这两栋矮楼除了桌椅外,全没换过新——斑驳的白墙、灰青的砖瓦,每间教室的天花板有两扇灰绿的风扇,左右两侧各有四扇木框玻璃窗,走廊一侧的四扇玻璃窗外安了白色栅栏,学生坐在座位上时,刚好露出一整颗头,看见的是切割成一道一道的操场沙地和大榕树。

相较之下,坐在另一侧窗户的学生可幸福多了,他们抬头望见的天空是没有缝隙的,鸟儿是完整的,老师也不会突然飘来身边,惊得人一身冷汗直冒。

但哪能什么便宜都叫一边的人占了,台风结束后,没围栏的坏处便凸显了——窗户一扇扇地破了,若不是碎成玻璃渣,学校便不会修。

几十年过去,小港一中竟没有一间教室的窗户是完整的。

不过从教师到家长,从没有人对这样的教学环境提过意见。唯独教育局指定的、外地来的校长会看资料时,眉头隆起的山包似坟山般高——留守儿童,海边小镇,升学率仅46。3%,仅有两座教学楼,尘土满天飞的操场……

因此,当他们收到小港一中的“委任状”时,必定抱着颗悬壶救世的心。

可刚踏上小港的土地,校长心里便犯起了嘀咕,这地方不穷啊——有沥青的马路,有气派得招摇的别墅、忙碌的工厂、繁华的老街……

怎么唯一的一所中学竟破败成这个样子,直接在门口立块碑写上“遗址”,倒比门匾上“小港一中”四个字显得有说服力。

嘀咕归嘀咕,学校还是要翻新的,这也成为小港多任校长重中之重的工作。

不过,教育局的拨款对年久失修的学校而言可谓是杯水车薪。

索性,校长决定拿这笔钱请小港的富商吃饭,让他们帮忙建学校。

每任校长都以为这钱能收回来,但最后一算,什么都没了,连校长的位置也没了。

教导主任为此痛心疾首,他生气新来的校长怎么一个个都是草包。

但恼归恼,林雄立始终牢记教导主任的职责,将学生摆在第一位。

他苦口婆心地劝解每任校长,一定要筹钱修学校啊,不要让学生在夏热冬冷的环境下学习啊。

他在小港中学待了20多年,没人比他更了解学校和学生的需求,也没有人比他更了解小港的有钱人要去哪里找。

于是,每当新任校长像个无头苍蝇似的乱转时,林雄立总会递上一张名单,上面写着18位小港富商的名字与电话。

但不知怎么,每任校长还没请完这18个人呢,补贴的经费就全花光了。

既然新来的校长摸不清小港的情况,林雄立为何不干脆做校长呢?

他大约是嫌累,毕竟校长偶尔要去县里或市里开会,而教导主任则能一直留在学校。

校长会调任、离任,但教导主任哪里也不用去,从妈妈到女儿,从爸爸到儿子,林雄立始终在小港一中,哪里也不会去。

趁着新任校长还没确定的空挡,林雄立便成了小港一中权力最大的人,他独占一栋高楼,从一楼到五楼,每一间教室,有用的、没用的,干净的、积灰的,他全去过。

徐耐冬第一次见林雄立就在那间已然废弃但仍旧开放的图书室。

他因为生病,开学一周后才来学校。为赶上进度,便在午饭时间去高楼的图书室学习。

蓝色的窗帘将阳光过滤地所剩无几,粉尘四处乱窜,整间图书室呈现出一种灰扑扑的暧昧感——蒙尘的书架与许久未动的图书,怪异的是地板倒很干净。

徐耐冬没余力思考这些怪事的缘由,他拉开蓝色窗帘,由阳光来照亮图书室。

突然,身后的书架发出一阵响动。他来到发出声响的书架前,并未见到人。

可能只是老鼠,他想。

这时,门口传来了成年人的声音。

“谁在图书室?”

“老师好,”徐耐冬微鞠躬道,“我是初一四班的徐耐冬。”

“好,好。”林雄立笑眯眯地打量着眼前的学生,“我是教导主任,林主任。”

徐耐冬赶忙纠正道:“林主任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