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隋宫烟云上 > 84第 84 章(第1页)

84第 84 章(第1页)

二月下旬,时值返程前夕,柳从天台回到了扬州,他妥善完成了为智顗立碑作传的任务,皇帝很是高兴,对其大加奖赏。

然而,柳这次归来后,身体一直不适,不过十余天的工夫,竟溘然离世。其临终前,不忘履行承诺,留下一首歌咏扬子江的遗作:大江都会所,长洲有旧名。西流控岷蜀,东泛迩蓬瀛。未睹纤罗动,先听远涛声。空蒙云色晦,浃叠浪华生。欲知暮雨歇,当观飞旆轻。

杨广捧着这首志气高昂的诗,涕泪纵横、悲痛不已,整整两日没有进食,之后又消沉了几天,才终于收拾好心情,下旨追赠柳为大将军,上谥号曰“康”。

三月十六日,圣驾从扬州启程,准备返回东都。从行宫至码头的一路上,天子的仪仗绵延逾二十里,行至最前的是两列骑兵与六行步兵组成的清游队伍,其间打出十二面伴有日、月图案的九旒龙旗,同时以指南车、记里鼓车、白鹭车、鸾旗车、辟恶车、皮轩车等礼制专车为导驾。紧随其后的是一支庞大的鼓吹乐队,演奏乐器以鼓为主,有大鼓、铙鼓、节鼓、小鼓、羽葆鼓等,亦有笛、箫、笳、长鸣、中鸣、大横吹、筚篥等吹奏乐器,以及金钲、大镲等打击乐器。乐队之后还有各种幡幢旌旗组成的旗队,再后面便是文武百官的车队,文官着牟服坐于车中,车架按等级饰有不同的帷幔、油络,武官头包平帻、身穿袴褶、手执瓝槊,驭马随行,其马匹皆以玉珂装饰,中间还穿插着手持横刀、弓箭的士兵。

皇帝的玉辂位于整个队伍的中段,此间戒备森严,被禁卫军的高级将领和一众骑兵、步卒布列包围,卫兵之后则是由孔雀扇、小团扇、方扇、黄麾、绛麾、玄武幢等组成的仪仗,堪为最华丽耀眼的核心。再后面是后卫鼓吹,与前面的乐队配置差不多,只是规模稍小,紧随其后的是皇帝专用的方辇、小辇、腰辇、金辂、象辂、革辂、五副辂、耕根车、安车、四望车、羊车、属车、黄钺车、豹尾车等。走在仪仗最后的是后卫部队,其间的步兵皆手持孔雀氅、鹅毛氅、鸡毛氅和殳、戟、盾等仪卫兵器,断后的骑队则交错展示出绘有辟邪、玉马、黄龙、麒麟、龙马、三角兽、玄武、金牛等神怪图像的旗帜。

这番旌旗招展、华盖翩翩、鼓乐喧天的场景,可谓是气势恢宏、华丽壮美,引得数万扬州百姓与士人夹道观看。所有得见者皆目瞪口呆,叹为观止,无不感慨这才是皇家天威、礼乐文明,再无人当北方人只是善于武力征服的草莽英雄,全部心悦诚服,发自肺腑地从文化上认同了这个政权。

四月二十六日,杨广与王公贵族、文武百官沿水路回到了洛阳,杨素率领一众负责营建东都的官员至洛阳城南四里外的伊阙,迎接皇帝法驾。

杨广心情大好,将杨素请上自己的辂车,令其伴驾汇报工作。车厢内宽敞明亮,以金玉装饰,尽显华贵大气。按照旧制,天子与参乘者当处于同一厢,但何稠认为君臣同所不合礼法,于是制造此舆辂时,以栏楯将车厢分隔,在内侧架起须弥台,令天子坐于其上。

眼下,杨素正是恭敬地站在勾栏外,向皇帝行礼问安:“陛下此番南巡当真是功垂竹帛啊,臣未能随行,甚是遗憾!”

杨广闻言,豪气地一挥手,爽朗地笑道:“处道,你作为东都工程的大监,同样是劳苦功高,定当名载史册!”

二人互相问候的同时,数万人的仪仗队伍已渐渐靠近洛阳城。杨素随即停止寒暄,循序渐进地概括道:“这东都按照陛下的选址,前直伊阙,后据邙山,左瀍右涧,洛水贯于其中,和大兴城一样分为宫城、皇城、外郭城,只是受地形所限,其规模较大兴稍小一些。再就是,宫城和皇城并不处于都城的中轴,而是在西北隅的高坡上,那里是全城的最高处,可以俯视整个洛阳,同样能够展现出大隋王朝包容天下的气势。”

杨广兴致盎然地听着,颔首认可道:“这些都没有问题,宇文恺在规划都城方面的才能,朕完全信得过!”

不知不觉间,天子的法驾已浩浩荡荡地开进了东都。杨素以眼角余光瞥了一眼窗外,紧接着介绍道:“外郭城的西墙无门,南墙有三门,自西向东分别为白虎门、建国门、长夏门,东墙有三门,自南向北分别为永通门、建阳门、上春门,北墙有两门,东为喜宁门,西为徽安门。我们方才是由正南门建国门进入都城的,这建国门南通伊阙,北对皇城的正门端门,此间的南北大街称为天津街,总长约九里。”

杨广听罢,转首看向窗外,只见这条大街甚是宽敞,目测有四十丈宽,道路两旁种了两行樱桃和石榴,此时正值花季,艳红的花朵绽放在满树翠绿间,一片朝气蓬勃。再行远些,又见先前从西苑引谷、洛水通向黄河的通济渠支线也穿于此道,他被这景象吸引,不由啧啧赞叹:“这天津街当真是夹道成荫、流水成渠啊!”

杨素见皇帝如此满意,更加笃定从容,继续介绍道:“整个都城近似方形,周回约五十二里,外郭城和大兴一样采取里坊制度,共划分为一百零三坊。目前已从诸州迁移富商大贾数万家居于城内,除百官府邸与百姓居所外,上春门外还建筑了各县邸百余所,作为地方长官朝见陛下时的住所,建国门外则设置了四方馆,以接待外国使者。另外,里坊间佛塔寺庙林立,按照陛下要求建了许多译经馆,可以将大兴和扬州的四方高僧全部招揽至东都。”

许是之前做过清场,圣驾行至的御道并不见多少百姓,杨广若有所思,没有接杨素最后的话,而是直接下令道:“这东都的百姓还是太少,从江南诸州再迁六千户富裕之家,另外从河北迁三千家工艺户,这样才能增进市井间商业活动,促使都城繁荣。”

杨素闻言,神采飞扬地笑道:“是,陛下提到的,正是臣接下来要讲的!为了促进东都的商业繁荣,宇文恺特意在城中规划了三座市集,比大兴城还要多一座,洛水北岸瀍水之东有通远市,南岸天街之西临近通济渠有大同市,南岸东侧位于通远市正南有丰都市。其中以丰都市面积最大,周长八里,共有十二个市门,可容纳三千家商铺。臣之前就有考虑,以优惠政策招揽各行各业的工艺匠人于市内开铺,再在市墙四边开设一些旅店,到时候定是一幅货贿山积的繁华盛景。”

“看来你与朕不谋而合啊!”杨广十分赞许,频频点了几下头,又补充道:“不过,光有商铺还不够,还要有便利的交通运输,这样才能保证南来北往的商贸交易欣欣向荣。这洛阳城既有洛水横贯,又有谷水、瀍水、伊水汇入,那我们就要充分利用这天然水源,为东都打造完整的水路网,然后再与南北运河相连。”

讲到这里,他倏然站了起来,走到视野更开阔的窗边,迎着一片斑斓光晕,思索片刻后,徐徐说道:“通远市位于西南方向,可引洛水分出漕渠,与瀍水交汇后,再经通远市向东流,出洛阳城后再重新汇入洛水。丰都市南面,可以开凿一条运渠,引伊水至外郭城东南隅,然后北流再西流入城,入城后经丰都市,最后汇入洛水。至于大同市,原本就有通济渠经其入洛,可以不用再修水路,不过若是考虑到与南岸东城的运输便利,也可以从丰都市引一条运渠支线连通大同市,这样整个洛阳城的水路便可四通八达,百姓用水也会比较方便。”

杨素站在皇帝身后,听得有些恍惚,自己只是简单描述了下三个集市的位置,眼下又没有地图,而杨广却对洛阳城中的河流走向和地形了然于心,迅速就能分析出怎样以水路沟通三个集市。他对此深深叹服,连连应和道:“陛下考虑得甚是周详,待臣回去,便将陛下的思路传达给宇文恺,让他尽快做出具体规划。”

杨广颔首不语,继续欣赏着沿途的风景,纵横交错的大街小陌不时从眼前闪过,面向大街的坊门皆饰以丹粉,油面泛着崭新的光泽,稍远处依稀可见重楼延阁互相临映,一砖一瓦皆独运匠心。

又过了一会儿,圣驾已行至洛水南岸,随即车身略有晃动,似是上了一大型木船,车轮行过木板,发出“咯吱”的声音,但没走多远便又踏上了陆地。

杨素担心皇帝站着不稳,主动将其扶回座位,然后讲解道:“为减缓水流的冲击力,宇文恺将皇城前的洛水分成了三道支流,方才我们经过的是第一道,水面宽十六丈,上有皇津桥。向前行二百步,便会遇到第二道,第二道算是主道,水面宽五十二丈,上有天津桥。可谓引洛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同时桥南北有重楼四所,各高百余尺,为日月表胜之象。这皇津桥和天津桥皆为浮桥,之后再行二百步,便是最窄的支流,仅八丈宽,上面架有三座并列的石桥,名为黄道桥。”

话音刚落,皇帝的玉辂又再次行上了浮桥。杨广倾身观察窗外,车架果然是行在一座座以铁链相连的木舟上,又以粗大的缆绳与岸边固定,但还是有些摇晃。他微微有些蹙眉,疑惑地询问道:“这城东的洛水之上可皆是浮桥?”

杨素并未多想,流利对答:“回陛下,通远市与丰都市之间有一浮桥名曰利涉桥,利涉桥与天津桥之中、正对徽安门有翊津桥,后者为石桥。”

杨广平静地听完后,淡淡地说道:“待东都市集繁盛后,天下舟船定会聚集于此,填满河路。虽说浮桥亦可适时开阖,不妨碍商船通过,但总归是比不上石拱桥方便。”话说到一半,他看出杨素想要解释,直接挥了下手,口中并没停下:“朕知道你的顾虑,你可以参考一下李春刚刚建好的赵州桥,其单孔坦弧敞肩的设计,当真是别出心裁、技艺超群!”

杨素简洁地应了声“是”,此时车架早已下了浮桥,行过黄道桥中间那座。他见皇帝默然,似乎再无指示,便又急切地介绍道:“陛下,再行百余步就到皇城了,前面对着我们的便是正门端门。”

听到这话,皇帝明显又兴致高昂起来。杨素见状,更是喜笑颜开,调动起饱满的情绪,详细地解说道:“这皇城名曰太微城,从东南西三面环绕宫城,东西宽五里,南北长四里,其东西两侧与宫城之间形成夹城,一共有六个城门。其中南面有三个,端门与宫城的正南门则天门遥相对应,二者相距一里远,端门东是左掖门,西是右掖门。沿则天门外的南横街向东走七百步,便是东面的东太阳门,出东太阳门是一座小城,可称之为东城。沿南横街向西走七百步则是位于西城墙的西太阳门,西太阳门北边还有另一个西门宝城门。”

杨素娓娓道来的同时,前方的仪仗变换了队形,于皇城外一字排开,迎圣驾入城。杨广微微侧首,顺着窗户向前张望,只见气度恢宏的皇城就在眼前,其城壁外全部砌满了砖,城墙之上建有高大门楼,目测有四丈高。圣驾从中间的门道驶入,杨广明显感觉到墙壁的厚度大概能有五丈,不禁连连称赞:“这城墙夯土结实,内外砌砖,墙壁又足够厚,如此布局甚是有利于防御啊!”

前话刚毕,皇城内的景象已呈现在天子面前,明朗开阔的庭院、宏伟壮丽的建筑,皆令其更加大喜。杨素见皇帝眼中泛出惊叹的光芒,自己也跟着激动起来,洋洋得意地介绍道:“皇城内南北向和东西向各有四街,置有百官衙署、禁军卫府和东、西朝堂,所有省府寺监皆由吏部侍郎裴矩监修,是整个东都工程中最早完成的部分,仅用了三个月。”

杨广听到裴矩的名字,脑海中不由闪现出十八年前那人为自己誊抄伐陈檄文时的景象,情不自禁地念了一声:“弘大啊……”须臾,他抽回神思,觉得坐在车里影响观察,于是喊停了车架。随行的文武百官、皇室宗亲的车也都停了下来,在没有指示之下,所有人皆驻足在原地,与皇帝相隔甚远。

杨广在两队侍卫的保护下,惬意地徜徉踱步,左右巡视着一座座社庙府寺,难掩雀跃。杨素紧紧跟随着皇帝,忽而指向左侧:“这右掖门街西设有子罗仓,藏有盐二十万石,粳米六十余窖,可供给东都百姓用度。”

杨广目光如炬,淡定地应道:“很好!不过仅供给东都百姓远远不够,还是要在洛阳城周围多修建几座大型粮仓!”说罢,他又继续昂首阔步地往前走。

杨素不时又指向右前方:“陛下,那个方向就是臣之前提到的东城,里面也建有部分官署。”虽然并不能看见那边的建筑,但杨广还是点头“嗯”了一声。

之后,杨素又为皇帝介绍了一些皇城中的布局,直到眼瞅着就快走到则天门了。杨广忽然加快步伐,径直登上东朝堂前的高阶,回首展望鳞次栉比的殿堂和院落,见那些层层叠叠的建筑沐浴在夕阳的余晖下,闪着耀眼的金光,他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河清海晏的自豪感。

因为天色已晚,皇帝便下令明日再率领百官参观宫城,随后与宫眷们换乘了步辇,直接入后宫休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