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隋宫烟云上 > 74第 74 章(第1页)

74第 74 章(第1页)

杨广刚来到书房,就派人去召杨素、宇文述、张衡三位亲信和左仆射苏威,结果没过多久,张衡便第一个赶到。

张衡自从经历过仁寿宫政变,整个人变得瞻前顾后许多,杨广嫌他不如以前果决,对其重用程度已不如杨素和宇文述,登基后也只封了他一个银青光禄大夫的散官。

张衡对此也心中有数,他一踏入书房,立刻恭恭敬敬地向皇帝行了一礼,杨广却是头也不抬地摆了下手,然后继续专注于整理文书。张衡见状,只得静默于一旁,不敢有任何妄动。

又过了一会儿,其他人才陆续前来。杨广见人到齐了,放下手中的文书,直接开宗明义道:“朕召你们来,是想继续讨论营建东都之事。”

杨素似是早有预料,看起来竟比皇帝还要兴致高昂,带头回道:“陛下上午说到具体的建造事宜。”

杨广不假思索,点头道:“对!具体的建造规划就交给宇文恺吧,他先后修建了大兴城和仁寿宫,皆令先帝赞叹不已,朕很相信他的才能。处道,你和士达定要好好与其沟通。”

杨素听后,更加精神抖擞,拱手领命道:“是,陛下放心,臣在监造仁寿宫时,已与宇文恺合作过,我们定能沟通顺畅。”

“好了,朕接下来要说的,才是重中之重!”杨广忽然异常严肃,逐个扫视了一遍四人后,郑重其事道:“尔等也知道,朕选中洛阳为东都,就是看中此地居于天下之中,水陆通、贡赋等,所以朕决定以洛阳为中心开凿漕渠,让东都的水路运输真正可以四通八达。”

众人皆是愣了一下,倒也没有太过震惊。杨广随即起身,走到一旁墙上挂着的大隋版图前,由北向南指点着道:“朕希望能把幽州、东都、扬州、杭州串联起来!”

此言一出,大家这才猛然惊惧,宇文述下意识脱口道:“陛下要修一条贯穿南北的运河?”

“正是!”杨广负手而立,身姿凛凛犹如一株挺拔的松柏,骄傲而又坚定地道:“我大隋境内,自然河道多为东西走向,要沟通南北只能靠人工开凿运河。你们都该清楚,陆路运输向来不如水路便利,这点在朕十多年往返大兴与扬州的岁月中也深有体会。通过水路加强南北方联系,一来有利于维护统一,若江南发生叛乱,方便从北方调兵。二来,朕很了解江南的经济情况,其富饶程度丝毫不逊北方,如今关中地狭人繁,关东的粮食也不足以供给整个北方,所以必须要连通南北水路,以转漕江淮粮资。”

皇帝话音刚落,杨素当即掷出一个犀利的问题:“陛下想连通东都和扬州、杭州,倒是不难理解,只是北边的幽州可算是边塞苦寒之地,连通那里……”说着,他又放缓语速,迟疑着道:“难道陛下是想征讨高句丽,为运兵运粮做准备?”

杨广注视着面前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他没有直接回答对方,而是气定神闲地反问道:“东北地区乃齐国旧境,以水路连通,有利于在政治、军事上对其加强管控,有何不妥?”

正当其他人还在思索着皇帝的话时,苏威审慎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陛下的设想确实伟大,也极具战略意义,不过这工程量实在太大了,若真能成行,这河道从北至南最少也得有四千里啊,恐怕十年也修不出来!”

杨广听罢,不屑地大笑了两声,转而气势如虹道:“十年?苏仆射,你的估计未免太保守了!首先,黄河与淮水之间,有春秋魏惠王开凿的鸿沟,还有汉朝重点修整的汴渠,淮水与长江之间,有吴王夫差开凿的邗沟,我们只需充分利用这些旧有河道,裁弯取直、疏浚引流,并不是什么难事。其次,长江与钱唐江之间,更是早在邗沟开凿前,便由吴国连通了姑苏至扬州的水系,同时越国又从姑苏向南,开百尺渎直达钱唐江。后来,秦始皇凿断曲阿一带高地,由京口水道入通吴会,孙吴挖破冈渎,东晋修丁卯埭,南梁开上容渎,直到现在江南运河仍是畅通无阻,连开凿都不必了,只要加阔即可。”一口气说到这里,他终于顿了一下,略微沉吟道:“唯有陆旱水少的黄河以北地区比较棘手,不过那里也有曹操开凿的一系列沟渠和许多黄河旧道可以利用,如此算下来,哪里需要什么十年!”

众人顺着皇帝的思路,又往地图上望去,然而其上并没有具体的水路,大家无法在脑中形成具象化的概念,一时间也不知如何反馈。倒是张衡不再执着于那些细节,他皱着眉头,从另一个角度,沉重地分析道:“虽说开凿水道以通漕运自古有之,但从未有帝王设想过,要把南北所有水系连通,此乃陛下创举。即便是以故旧河道为基础,也要考虑到如何从天然江河引水,具体到平衡水位差、节制水量等问题,都需要实地勘测,反复修订计划,绝非短期内能够完成的,还得从长计议啊!”

听到这话,杨广坚决反驳道:“日月如梭,时不我待,总想着从长计议,什么也干不成,朕要现在立刻马上就开始修建运河!”说罢,见张衡一脸惊恐,似乎还想再劝,他猛地一挥手,将对方还未出口的话挡了回去:“当然,朕也是有规划的,凡事要分轻重缓急,运河也可以分段开挖,眼下最重要的是连通东都至扬州的水路。”说着,他又回到桌前,卷开一张布满褶皱的图纸,平铺于案上,招揽众人上前围观:“朕坐镇扬州十数载,早有疏通漕渠的想法,这是开皇末年朕汇集多位水利专家反复勘察地形、测量水位后制定而成的方案。黄河至淮水一段,先从洛阳城西引谷、洛水,循东汉阳渠故道入黄河,然后自洛口向东,利用黄河天然水道至板渚,最后再沿汴渠引河入淮。但是这里有个问题,汴渠下半段是由泗水入淮,如此过于迂曲,且泗水水流较为湍急,不如利用蕲水,自宋州开辟新道至盱眙入淮。至于淮水至长江一段,其实早些年先帝为了伐陈,已疏浚改造过邗沟,只是调整得不够彻底,仍有部分路段曲折浅涩。不知尔等是否了解,东汉末年广陵太守陈登自樊良湖以北开凿过一条邗沟西线,此道不再绕经博支、射阳两湖,取直缩短了江淮之间的水路,所以朕此次打算沿西线疏浚开阔邗沟。”

皇帝胸有成竹,整个人洋溢着志气满满的精神,这番陈词也是洋洋洒洒、一气呵成,几名重臣皆听得目瞪口呆。张衡有一瞬间的虚空,不敢相信,他辅佐杨广那么多年,对方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做了这么多事,他竟浑然不察。

苏威更是受到了心灵的震撼,他之前与杨广接触不多,开始听其说要开凿贯通南北的运河,只当是高谈阔论的设想,现在才清楚面前这位帝王不仅是有魄力的决策者,还是身体力行、不畏劳苦的实干家。想到这里,他也真是心服口服,隐隐退到一旁,降低自己的存在感,不再提任何反对意见。

然而,就当杨广认为自己充分的准备足以打动所有人之时,张衡又逐渐恢复了理智,语重心长地开口道:“陛下已经下旨营造东都,修建运河之事不如缓一缓吧,若是被高颎知道,他又得说陛下劳民伤财了……”

提及那人,杨广瞬间脸色一沉,脱口而出道:“理他作甚,让他只管说去,看能掀起什么风浪!”然后,他又直视着张衡的双目,严肃地质问道:“建平,你在朕身边这么多年,先后担任扬州总管掾与扬州总管司马,别人不了解朕的抱负和理念,你也不了解?难道你觉得朕是心血来潮为了玩吗?”

张衡闻言,心头顿时涌上一阵悲苦,沉痛地回道:“臣了解陛下的心思,正是如此才不希望旁人误会陛下,这东都……”

“不要再扯东都了!”杨广忍无可忍,瞪着眼睛,不耐烦地打断道:“朕在诏书中说得很明白,一切宫殿营构务从节俭,不重要的宫室和外郭城配套设施也可如大兴城那般分步骤修建,不必急于一时。想我大隋建国之初,财力不足又要应对突厥,尚可于一年之内建成新都,如今国家财力充沛,消耗一些财富来完成于国于民皆有利的工程,有何不妥?”

张衡一方面觉得皇帝的想法无可厚非,但另一方面仍是想将自己的意图表达明确,于是不理会杨广先前的阻拦,徐徐地继续道:“臣对营建东都并无异议,只是若开凿运河和东都同时开工,那需要考虑的就不仅仅是财力,还有民力问题啊!陛下初登大宝,应适当予民休养生息,开凿运河之事晚两年再进行,何尝不可啊?”

杨广却是边听边摇头,他完全不以为然,凌厉地反驳道:“建东都征调的是关东丁男,修运河征调的是河南和淮南军民,这并不冲突,而且东都到扬州的水路,满打满算也就宋州至盱眙一段需要重新开凿,完全用不了太多民力!”讲到这里,他的情绪彻底崩坏,直接不容置疑地嚷道:“行了,你别说了,朕已经决定令尚书右丞皇甫议负责运河开凿,本来还想着你了解河南淮北的风貌,准备让你去做总监呢,既然你如此抗拒此项工程,那就罢了!”

房间内的气氛倏然凝滞,张衡很是尴尬,僵在那不上不下,其他人也都将目光转向他。杨素自然流露出一丝冷漠的不屑,苏威则是心情复杂,眼神有些闪烁。

这时,心机深沉的宇文述立刻当起和事佬,笑呵呵地对皇帝道:“建平跟陛下最久,又一向尽忠竭力,方才多言不过是思虑太多,也是爱戴陛下所致啊!”说着,他又看向张衡,故作认真道:“建平,陛下让处道管东都,让你管运河,可没有厚此薄彼哦,你还不赶快谢恩!”

事情到了这般境界,张衡也不好再推脱,他深深吸了口气,调整好情绪后,平静地领命道:“既然陛下心意已决,又将如此重大的任务交与臣,臣一定会尽心尽责,不让陛下失望。”

下一刻,未等皇帝回应,忽有一名内侍进入书房,送来一份急报。杨广接过信件,直接打开来看,先前多了几分温度的脸上又陡然覆上一层寒霜,阅后更是将那信件拍到案上,沉沉地叹了口气。

杨素见状,果断地询问道:“陛下,发生什么了?”

杨广低着头,少许缄默后,冷冷地道了句:“杨谅余党尽除,但周罗睺被流矢射中,殁了……他也算是朕的东宫旧臣了,这次又战死沙场,就追赠柱国、右卫大将军,赐谥号‘壮’吧!”语毕,见面前四人皆是沉默不言,他又冷不防地吩咐道:“无畏,待会儿你去向黄门侍郎王弘和上仪同于士澄传旨,令他们去江南采集树木,建造龙舟,等运河修好,朕要率领文武百官沿水道巡幸扬州。”

苏威闻言,当即愣住,张衡也是错愕不已,宇文述转着眼珠,思索皇帝的心意,唯有杨素如明镜一般,笑而不语。

杨广见场面又陷入沉寂,主动解释道:“朕不是去玩的,此次巡游一是为了体察民情,安抚南方各界,二是要宣扬我大隋风貌,让那些南陈遗民充分认识到,大隋才是华夏正朔,朕才是真龙天子!”

皇帝话音刚落,杨素立刻神采飞扬地赞同道:“陛下坐镇扬州十五载,竭尽一切方式绥抚南方百姓,收获了不少民心,如今以天子之尊重归故地,定能让那些百姓觉得与有荣焉!再者,欲观省风俗、眷求谠言,自然不可坐于深宫,必须要躬亲存问,陛下此举可谓圣明!”

杨素一番话说完,苏威终于找到时机,补了句回应:“臣明白了,臣一会儿就去传旨。”

杨广脸上写满了喜悦,抑制不住地得意道:“营建东都、开凿运河、巡幸扬州,这本就是三位一体的政策,朕从入主东宫起,就做足了充分规划,这三项缺一不可!”说罢,他再次严肃命令道:“东都可以稍微建得慢点,但水道和龙舟必须于今年内完工!建平、无畏,你们可有听清楚了,要向下面人传达准确。”

皇帝话已至此,张衡和苏威也不敢有任何质疑,皆恭敬领命,异口同声道:“是,臣听清楚了。”

杨广很满意,所有蓝图都交代完了,瞬间轻松了许多,再没有其他事,就嘱咐众人要抓紧时间忙碌起来,然后令其退下,而他自己则是充满了干劲儿,志气满满地继续批阅文书。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