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南柯梦图片 > 第 72 章 向阳暖坡(第1页)

第 72 章 向阳暖坡(第1页)

从腊月开始便没有排表了,直歇了一个半月,正月十四才送来新的表。次日清晨,皎皎正在重写《长歌行》,梅任行则是将发好的面团拿出来排气揉搓,又将肉馅打水上劲,然后便开始包起了包子,忽然想起最近在看的话本:“你说到底什么样的才是好人,什么样的才是坏人呢?”

这个问题如果抛给顾生寒,他一定会问“怎么了?是心情不好吗?”,然后用一系列情绪安抚结束话题。但只要问皎皎,她便会好好地和自己聊下去。

果然,皎皎道:“我也想过这个问题,但那时你不在,所以我想完便忘了。现在只能重新想了,给我点时间。”想了一阵后,道:“人们常说的好人坏人,似乎是一个主观认知,符合自身或自身所属群体利益的,便称之为‘好人’,反之,则称为‘坏人’。所以在某些人眼中的好人反而是另一些人眼中的坏人,某些人眼中的坏人反而是另一些人眼中的好人。这个在敌对双方,尤其是战争中,最为明显。但是由于所有人都属于人类,所以在此基础上,会有一些脱离国家、地域、血缘等等束缚的普适标准,而满足了这些标准的,必然符合人类的利益,所以也会被称为‘好人’。”

梅任行道:“若是这个世界对某个人很不好,这个人反过来报复,那他又该算好人还是坏人呢?”

皎皎道:“这个好像涉及绝对标准还是相对标准的问题。若以绝对标准来看,不管这个人曾经受过怎样的折磨,这些折磨也都不应该成为他为恶的理由。若以相对标准来看,一个人对这个世界的善多于这个世界对他的善,那他就是好人。同样地,一个人对这个世界的恶少于这个世界对他的恶,那他也应该算是好人。”

梅任行道:“你支持哪种?”

皎皎道:“这就像平等和公平的差别一样。绝对标准注重平等,相对标准注重公平,都有道理。但若是自身行事,我更偏向前者;若是评判他人,我更偏向于后者。其实是否应该报复,古来便有‘以德报怨’和‘以直报怨’的争论,这个你是知道的。若是以整体社会的稳定来看,后者更有道理,因为世界是不定数多次博弈,只有适当的报复才能将利益最大化。若是以自身的感受来看,受害者若觉得原谅痛苦,那实在没有必要强逼自己原谅,他人也不应该站在道德制高点指责对方不原谅,‘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这句话说得实在是好。但反过来也是一样,若受害者本人觉得仇恨才是痛苦,也没有必要强逼着自己一定要去仇恨。所以还是看当事人怎么想吧,不能给所有人制定同样的标准。”

梅任行叹了口气:“像你这种的,那可是稀有动物。大师兄总觉得你是宽容,但宽容是以觉得自身受到伤害为前提的,而你是真的不在乎。世人怎么对你,你都觉得无所谓,还只想看戏。殊不知人性至恶,你若想以自身为实验,去试探恶的底线,到最后只会是失望罢了。你这样好的人,不该被如此对待,就算是你自己也不行。”

皎皎道:“我倒也没你说得那么离谱。要是折辱、伤害、背叛、算计什么的,那真的无所谓;要是冤枉,我还是很有自证自辩的冲动的。不过若说人性至恶,这世间充满苦难与不堪,如果善良就能好好活着,又何必要不择手段、费劲心思地求生?偶尔有不为自己考虑的,也必定活不长久,所以剩下来的肯定是与之相对的那部分。但是是这恶劣的生存环境不让人善良,若说人性本就如此,你倒觉得这公平吗?”

梅任行偏着头想了想,最后道:“好吧,确实不大公平。”说着将包子放入笼屉,进行二次发酵,将厨具清洗干净后,又仔细洗了一遍手,方坐到桌前,接过皎皎递来的《长歌行》:

黄河石上死,白日复西迁。

桃林三百里,洪荒几万年。

君不见夸父逐此灰飞尽,

古来流光走马无停鞭。

乐莫乐兮金樽下,悲莫悲兮明镜前。

将亦何所欲,将亦何所求?

生不足百年身,死不过坟高丘。

高丘尚可平,此恨苦难平。

一任浮名沽作酒,世间何路不堪行?

皎皎道:“怎么样?还满意吗?”

梅任行道:“满意。怎么写得这么好了?不过我满意,夸父可能就不大满意了。要是来揍你,我可不确定我打得过。”

皎皎道:“哦,那看来我还得抓紧时间把《临路歌》给写了。”

梅任行道:“逗你玩呢。《临路歌》那可是我的临终关怀。现在,不合适。”

皎皎道:“别人家的临终关怀,那都是给死者的。怎么到你这里,反而要死者写给生——好好,我写,我保证写。就算死了,死得太快,我也要把棺材板踹开,给你写完,再躺回去。诶,不对,你好像——反正我肯定写!”

梅任行放下手臂,不再佯哭了,转而又研究起了《长歌行》:“嗯——我想给它改个名字,叫《将进酒》,你看怎么样?”

皎皎道:“我好不容易扣着题目写一回。”

梅任行道:“时与事的不可逆、不可追自然是明线,可劝酒的逻辑却也是暗线啊,我觉得挺扣题的。”

皎皎道:“我大概、可能、似乎、好像有点明白夸父的心情了……话说你能不能不要老是把我放在火上烤?本来重写《长歌行》只是因为之前那首写得不好,想让课本改选这首。要真改名叫《将进酒》,将来就会和你——和李白那首《将进酒》摆在一起。这也太欺负人了,你别光逮着我一个祸害啊。”

梅任行道:“可我就喜欢祸害你。”

外面忽然传来敲门声。梅任行觉得有些奇怪,最早的一位也是在明天,这个时候不应该有人来啊。皎皎让他安心做饭,自己裹了披风前去查看,打开发现是吴逾,见其一直没有说话,不免奇怪:“你怎么了?”

吴逾哭了出来:“我没有姐姐了。”

皎皎道:“怎么回事?”

吴逾只是一直哭:“我没有姐姐了。”

皎皎看了看外面,没有仆从,也没有同伴,于是只好把他带了进来。吴逾渐渐止住了哭泣,说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他有一位同胞姐姐叫吴悠,之前两派关系尚可时,嫁给了改革派的唐识。后来情况急转直下,吴悠每每从中调和,是以心力交瘁,怀胎之后身子便不是很好,最终在几天前难产而逝。吴家觉得吴逾年纪小,和姐姐感情又深,所以一直瞒着他。然而吴逾初二没有见到姐姐一家,今日又是上元佳节,于是一大早便跑到那边给姐姐送灯,这才发现满院都挂着白布,厅里正是姐姐的灵堂,灵堂里什么都没有,只有唐识在呆呆地坐着。问了旁人,才知道姐姐早在正月初九便下葬了,因其怕冷,所以葬在了城南一处向阳的坡地。

梅任行听到动静也出来了:“听着这唐识对你姐姐很好啊——”

吴逾道:“要不是因为你们改革派,我爹不会总和姐姐发脾气。”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