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红藕香残玉簟秋所处的时间是 > 如果世上无美酒(第1页)

如果世上无美酒(第1页)

倘若你穿越回元朝,根本不会有违和感。

因为,随处可见不同种族和发肤的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在中华大地上生活、工作或学习。他们说的是“普通话”,唱的是“流行歌”,看的是“二人转”。

虽说,元朝的法定语言是蒙古语。但为了照顾世界各地的色目人,元廷又规定:官方语言以元大都的汉语语音为标准音,以辽阳行省的方言为基础话,称之为“天下通语”。

而普通话的标准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通用语。

由此看来,“普通话”只比“天下通语”多了一句“说大白话”。元朝的官方语言为何不加这一条呢?

因为元朝人,平日里说的就是“大白话”。若你不信,了解一下元曲便可知晓。

元曲分为散曲和剧曲。

元散曲是元朝的流行歌曲,它不但全是大白话,而且“白”的,容易让人想到“俗”。因散曲广泛采用北方流行的方言俗语,充满了生动活泼的生活气息。

剧曲也叫“元杂剧”,里面有歌舞,有表演,有故事……属于戏曲。为了吸引观众,表演必然是滑稽和幽默,那股子“俗劲儿”,简直就是元朝版的“东北二人转”。

元曲不单单是一个“俗”字就能囊括殆尽,只需多多阅读,便会发现:元曲作家在使用方言俗语的同时,也同样舞文弄墨,将俗与雅融合为一炉。于是,便形成了一种文而不文、俗而不俗的艺术特色,用两个字概括,就是“谐趣”。

【一】《酒歌》蒙古民歌

纪绪骑在马上,嘴里哼唱着的却是一首蒙古歌曲。

因为他要走仕途,这就不得不学习蒙古语言。他认为,学蒙古语的最好方法便是学唱蒙古歌。这样,既可以领略蒙古语的豪放与优美,又能在不知不觉之间学会一门语言。

只听他唱道:

[蒙古语]“瓶子里的奶酒啊,圈子里的小绵羊;倒出来的奶酒啊,跳出来的大老虎。我们的歌声美,干了这一杯,千万别喝醉……”

正唱得抒情,就听路过的行人嘀咕:“在义仓示众…这谁能瞧得见?应该拉他们游街才是!”

“嗯~示众?示谁的众?”纪绪抬头看向义仓。

只见,在义仓的大门口,一字长蛇的桌子上摆了好多“一担粮酒”,一排年轻的胥吏[办理文书的小官吏]站在桌子后面。也许是因为害羞,反正是个个低着头,杵着,不动。

呵,这模样可不就是在“示众”么!

纪绪打马快步赶上前过去。走到近处,又听行人猜测:可能是衙役,违反了禁酒令,偷喝了桌子上的酒?……

纪绪跳下马来,对胥吏说:“你们不知么?行人都把大家当成犯法示众了,干嘛不吆喝两声?”

胥吏们也不知怎么吆喝,便你推我,我推他的,没人先开口。

“哎呀,有那么难以启齿么?!”纪绪启发道,“把两眼一闭,大喊一声便是!”

只听一个胥吏铆足了劲,喊了一声:“卖啦!”

纪绪反问:“卖,卖什么?”

“卖-酒-!”

“卖酒,你倒是喊出来呀!我还以为,你‘卖身’呢!”

此话一出,惹得众胥吏哈哈大笑。

听到笑声,李县尹和霍都事从粮仓疾步而出,高兴地问道:“怎么,有买卖了么?”

“哪有~”

“一个来买的,都没有!”

霍都事不悦道:“没买的,你们还笑?闲的不是!”

胥吏的笑又马上憋了回去。

【二】《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关汉卿。元曲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

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