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红藕香残玉簟秋所处的时间是 > 农依一水江南亩(第1页)

农依一水江南亩(第1页)

这个老太监叫李邦宁,家住钱唐江,堪称元朝政坛常青树,侍候过四代皇帝。他本是南宋人,战乱之中被掳入皇宫充当了太监,忽必烈见其聪明无比,让其学习蒙古语和很多其他民族的语言。

李邦宁学成之后,忽必烈见其作事极识大体,就任命他做了礼部尚书;成宗和武宗时任命他为火者,是皇帝身边最信任的人;仁宗时,更是加封他开府仪同三司、为集贤院大学士,基本也算退休了。

【一】《贞观政要。规谏太子》吴兢。史书

克俭节用,实弘道之源;

崇侈恣情,乃败德之本。

当今圣上久居漠北,登基以后,觉得身边没个硬实人不行!

泰定帝又把李邦宁给请了出来,做了自己的贴身火者。因为他年纪太大了,这一次去上都,就没让他跟着辛苦。当皇帝一返回大都,李邦宁就提前带着御驾来玉泉山行宫等候。

李邦宁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太监,平日里,他看不惯大元皇帝的好大喜功及炫富。经常提醒皇帝说:能够俭朴节用,是发扬大道的本源;而崇尚奢侈、放纵自己,则是败坏道德的根源。

而今,当达普化再一次提及奢侈之风时,李邦宁语重心长地对他说:“马可。波罗所言极是!他既不是吹牛,更不是色盲。你没见,中国的每一座寺庙的佛像,都是用黄金打造的么?”

达普化笑道:“噢,这也算呀!”

“怎不算呢?寺庙是越建越多,座座金碧辉煌;佛像是越做越大,尊尊黄金塑身。”

“那他也不能吹嘘,就连我们的河水,喝了都能使人变年轻呀!”达普化看了李邦宁一眼说,“若是如此,您老为何不跑去河里饮水,让自己变得年轻俊美一些?”

“贫嘴!”李邦宁白了达普化一眼,说道,“这叫‘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只是这个波罗,在表达上有些问题而已。”

“马可。波罗不是经常来中国么,若他再来京城,晚生定要与他理论一番,可不要把中国说的多么富丽堂皇,这不是有意让西方那些穷鬼眼馋?也难怪,他们像蚂蚁搬家似的一个劲地倒腾我国的丝绸呀,茶叶呀,还有瓷器……”

“可惜哟,”李邦宁长叹一声,“你再也见不到波罗唠!”

“这是为什么?”

“就在昨天,老奴听西域过来的使臣说,马可。波罗在去年腊月去世了。”

“咋就死啦?”达普化啧啧惋惜道,“可惜了,可惜了,可惜了他这张好嘴……”

【二】《瓮山圆静寺-下阙》梁于涘。诗

农依一水江南亩,客倦经年蓟北沙。

景物亦清僧亦静,无心要过隔林花。

沿着玉泉山往西南走,便到了西湖的西南岸[今北坞公园]。

这里的风景如画。三山环抱之下,水系纵横,在山水交错之处,又分布着一些村落、寺庙、农田、河渠和池塘。

一块块造型各异的稻田分布在蜿蜒的小路两侧,成为道路与绿地、湖水、树林的过渡带,这一唯美景致无疑让人宛如来到了陶渊明的田园世界。

李邦宁赞叹道:“真是一处好地方,老奴如同回到了久别的故乡!”

“好吧?”达普化附和说,“美的都让你不愿劳动。”

“不劳动不行呀!”李邦宁又道,“可以想象,等劳动过后,当‘稻花香里说丰年’的时候,这片稻田风光当中,最吸引眼球的应该是沿着山坡‘铺设’的水稻梯田。”他用手描绘着宏图,“到那时,皇上来到此处,看着自己亲手耕种的稻田,岂能不让他老人家喜悦?!”

这一老一少,一唱一和的,竟完全忘记了来此地的目的,仿佛是来这旅游的了。身处田园韵味浓郁的自然之中,尽情享受着恬静、开阔的空间氛围,一种久违的释然和回归感让他俩心生欢喜,久久不肯离去。

“火者,我们是不是得赶紧落实这块地的地籍?”达普化提醒道。

“对,对,对!”李邦宁遥望远处的西湖,说道,“这地界,应该属于昌平县的辖区,走,我们去昌平。”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