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重回1980年去享福 > 第341章 邓允衡与何敏君的第一次见面(第2页)

第341章 邓允衡与何敏君的第一次见面(第2页)

何敏君道:“有道理,要不等会咱们就弄这个来当晚餐?”

说话间,姑嫂两人已经走到了公交车站,也就结束了这个话题。

进屋之后,何敏君就问道:“嫂子,你这下属是哪里人啊?这灰水籺我连听都没听过,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东西。”

赵菁不禁叹道:“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伱想找个如意郎君就真的有点困难了,妈的择婿标准你心里应该是有数的,家世背景不能比咱家差,想找个既满足妈的要求又符合你条件的对象,真的太难了。”

“不客气,那我就不打扰你们了,我出去买点东西。”

何敏君见状不由得一笑,说道:“嫂子,你这下属还挺有趣的,他为什么要给你带喜糖啊?他结婚了吗?”

赵菁道:“他是广西人,跟咱们京城隔着几千里呢,这是他们那边的特色小吃,我们没听说过是很正常的事。”

赵菁接过灰水籺道:“谢谢,真是有心了,千里迢迢的把这灰水籺带给我,我回头就按你说的做来尝一尝。”

赵菁微笑道:“不是他结婚,是他姐结婚,当时他问我放假的事,想回去参加他姐的婚礼,我随口说让他给我带几颗喜糖,没想到他还真的把喜糖给带来了。”

“好的,你去吧!”

何敏君便兴趣盎然的把月饼盒打开,然后就看到了里面那真空包装的呈现出金黄色的灰水籺:“这看起来倒是挺漂亮的,也不知道是不是真如他所说的那么好吃。”

赵菁和小姑子手挽手的走进了计委住宅大院,刚刚走到二楼,便和下楼的邓允衡打了一个照面。

“行,那晚餐咱们就吃这个。”

说着,赵菁又把话题引到她这个下属身上,说道:“我这下属还挺厉害的,虽然是农村出身,但他考上了北大,而他的弟弟去年也以广西理科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清华,兄弟俩上的都是国内最顶尖的大学,这种例子还真是不多见。”

何敏君惊讶道:“兄弟俩一个北大一个清华?那还真是太厉害了!”

她本身也是重点大学毕业,自然明白考上重点大学有多难,而排在最前面的北大清华,那难度就更加爆表了,反正她读书也算是努力了,可高考分数距离清华北大这个层次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

更别说,人家的弟弟还是以广西理科第一名的成绩上的清华,这含金量她是非常清楚的。

赵菁点头道:“是啊,这兄弟俩确实是有读书天赋,而且不出意外的话,他今年应该就能提副处了,说起来他也就比你大一岁而已,还是农村出身,能这么快就混出头,是真的非常优秀。”

何敏君闻言赞同道:“嫂子你说得没错,像这样的才是真正的优秀,可比我妈让我见的那些家伙优秀多了。”

赵菁道:“可惜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他自身确实够优秀了,但没有家世背景的帮助,光靠他个人奋斗的话,在处级乃至厅这个级别或许都能顺利升上去,但想要再往上升就难了。”

何敏君道:“能到厅这个级别已经很不错了,就拿我这些天见到的那些家伙来说吧,他们就算有家里的帮助,估计到厅这一级也到头了,想突破这个级别,对于他们来说也是极为困难的事情。”

赵菁笑道:“确实是这样,打铁还需自身硬,自身才能不足的话,光靠家里硬推是很难跨过那道槛的。”

何敏君感慨道:“这就是我看不上他们的原因,一个个本事没多少,牛皮却一个吹得比一个响,好像省级对于他们来说也是手拿把掐似的,完全不知道天高地厚。”

赵菁惊讶道:“敏君,没这么夸张吧?人家好歹也是大专生,会这么肤浅?”

何敏君道:“肤不肤浅我不知道,反正他们给我留下的印象就是这样的。”

赵菁想了想,说道:“也有可能是他们在你面前有点自卑,毕竟大家的家世背景都差不多,但你是重点大学毕业的高材生,他们只是大专生而已,在学历上被你压了一头,他们当然想通过其他方式来体现他们的优秀。”

何敏君道:“或许吧,反正不管他们是什么心思,学历比我差的想跟我在一起,那是谈都不用谈。”

“婚姻是一辈子的事,如果没得选也就算了,有得选的话,找到让自己满意的对象是最好的。”

“反正我又不急着出嫁,慢慢找呗!”

……

在博白,素有捐资办学的优良传统。

清雍正年间(1723—1735年),举人李龙騆捐田29。2亩作学田,兴办义学。

环玉书院是知县南宫秀带头捐献俸银、国学生朱景博捐献地基兴建起来的。嘉庆八年(1803年),知县颜樾在众乡绅支持下,将书院移建于城北。

民国时期,县内许多学校也是靠民众捐资兴办的。

40年代,县立凤山初级中学筹建,附近民众踊跃捐田作学校基金,捐田租达816石。

50至70年代,因为一些特殊原因,集资建校,群众办学工作曾一度被忽视。

直到进入80年代,县内集资那样的工作才重新得到重视,从去年的下半年开始,社会的各界人士便开始踊跃捐款,为家乡的中小学建设添砖加瓦。

不得不说博白人在这方面还是非常团结的,就算是那些在省外已经工作数十年,很少再回到家乡的博白人,在听说家乡要集资建校后,一个个都是慷慨解囊,为家乡的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