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关于封地治理的若干意见 > 第195章(第1页)

第195章(第1页)

要是他招揽孟苍舒为侄婿,岂不就转了个弯和边郡的封王有了牵连,这样一来,难免惹来猜忌。

而公主殿下若是下降世家子弟,圣上也未必乐意

这样说来,倒果然是自己欠考虑唐突了!

荀崎优点有限,可最大的一个优点便是听劝,此刻他十分敬服李丞雪,连连拜谢,竟亲自送他离去,不可不谓贵重之礼。

当然李丞雪也有提醒,让荀崎可千万别头脑一热去提,待到时机合适,再行撮合之事。

回到馆驿,萧玉吉问李丞雪道:&ldo;荀长史还有何赐教?

语气颇为不善。

李丞雪不敢直说,只道:&ldo;贫道为长史大人分析利害之处,此时长史大人已不求结亲,愿意往后在朝中为孟刺史与公主殿下以及整个良慈郡多行裨益之举,多谈襄助之言。

萧玉吉看向李丞雪的眼睛,似乎是想分辨话里的真伪,但最终却只有一句:&ldo;再过几日就启程了,你们刺史交待你办的事情都尽快办好,勿有耽搁。

萧玉吉不想再多留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随着杨皇后月份越来越大,宫中许多应酬不减反增,她惦记弟弟和良慈郡,以及那位到现在好死不死还没给她来过口信的人,怎么都不愿意再掺和进如今京师的纷纭波涌之中,向父皇最终禀告了辞别吉期,又与萧秩话别后,带上了无数赏赐和人情走来的礼物,萧玉吉终于踏上归途。

告别当日,谁知景司徒竟亲自来送,萧玉吉始料未及,下马相迎。景司徒这段日子为了避开鲜花着锦的恭维和奉承,已称病在家许久,但凡恭祝他外孙女吉孕之人,他都谢绝门外,也不收任何薄礼。

景氏和杨氏的低调行事让皇帝萧蔚龙颜大悦,具体的表现是,他最近也不怎么关怀宫中其他美人了,日日陪伴在杨皇后身边,热了扇风冷了披衣,旁人看了还以为皇帝忽然转了性,可明眼人却知道,这是皇帝的嘉赏恩赐,也是对其余百僚的提点和明示,绝非什么儿女情长深情厚谊。

看得出,皇帝是愿意臣下知晓分寸和进退的,即便景司徒一人之下,也需要知道是谁之下。

萧玉吉又在父亲处学到了一些,可她没有想到,景司徒镇日的称病,此刻却来送她,实在古怪。

&ldo;司徒大人保重身体,何须劳顿,快快请起。

萧玉吉搀扶起行礼的景司徒,父皇尚且允许景司徒御前享坐,她可不敢僭越。

&ldo;自迎回东宫大驾,老臣便身体欠佳,总算圣上恩宠优渥,命医术高超的御医诊视,老臣感激不尽。公主殿下此行数十日,路上舟车劳顿,恐有不虞之处,老臣自司徒府衙选出了几名能吏巧匠,若能为公主殿下排忧解难,也算老臣没有辜负圣上的隆恩。

萧玉吉且听且思,心中念头早已在景司徒话音落时过了数个来回。

这次她回良慈郡,人比来时还多,除了父皇赐下的人,还有太子长兄为表答谢,塞进队伍里许多东宫僚属的子弟与兵士,以及数名招募来的工匠,荀崎不好明着给人,私底下来消息告诉公主,在沿途他自家死宅,他准备了十余名奴婢医女,公主顺路捎带上,若是有个头疼脑热,也不缺人手服侍。

其实,这是比赏赐银钱更为贴心。父皇知晓他们郡府缺人,特意调拨了十数名笔吏,这些笔吏出身虽贫寒,但自太学得出点作郎官,在京中没有门路不好谋求前程,若是能去到紧缺低阶官吏的良慈郡,便不用从卑微笔吏做起,自然愿意,可谓圣上选材的一片苦心。

景司徒从来都最能体察上意,见此,才也从朝廷的司徒衙门选出这些人来,也不知是不是父皇的暗中授意,毕竟东宫赏赐的大多是奴仆,这哥哥送妹妹些使唤的人,没人能挑理,但父皇额外给她的却都是正正经经的官身之人,总要有说法,今次说法也是太子如实禀告,他只走了良慈郡一处,自然说知晓此际缺人堪用,他又没去别的地方看,上哪去一碗水端平?如此一来,萧蔚表示缺什么给什么,其他缺人的地方,等太子养好了再去循行再说,眼下缺人的地方先补上。

于是,没人敢多说什么。

而景司徒的出现,似乎像是父皇略觉不足的补充,要知道从前也是如此,两人的配合也从未有过任何问题。

可景司徒为何不之前就将人调拨过来,此刻她临时塞进队伍里,眼看就要出京师的城门,上哪安顿?萧玉吉又想起景司徒和孟苍舒似乎有知遇之恩,难道这些人不是给自己,而是给孟苍舒用的?

但这也太过招人侧目了

如果真有父皇的意思在里面,她是不能拒绝的,就算是景司徒个人的好意,也不过是顺应父皇圣心而为,她更不能不给人攀援的机会。

这正是前几日父皇教她的道理。

不等萧玉吉开口应承,似乎察觉她的难处,景司徒微微一笑,和颜道:&ldo;殿下不必担忧,此次派遣各位封王之郡老臣均有照顾,定平王离京师时,人已经带去了,其余封王的恩赏近几日才会上路。这正是圣上的意思,良川王殿下年幼,只一两个座师怕是不够的,因此圣上特意吩咐老臣自大司徒府选几个饱学之士,殿下也就堪堪多了这三四人而已,无需担忧。

听了这话,她才放下心来,谢过告辞,在秋日金色的朝阳中,率领队伍朝西行进。

()

||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