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开局向朱元璋直播朱棣会造反 > 53 第五十三章 p6(第2页)

53 第五十三章 p6(第2页)

皇子们瞥了晋王两眼,不跳这个雷池,接着说其他:“但是武库司的刀枪和太医院的药房也不靠谱,是不是有点太可怕了?”

当然可怕了!

好啊,朱元璋真是一股怒火自胸膛直冲天灵盖,张口便是喝骂:“万历鳖孙!武库司的刀枪不靠谱,这还有什么可想,必是中间有人贪污!你的刀若不快,就是库里的刀枪全锈掉,徒然被天下人嘲笑耳!”

如此骂了之后,又怎么样呢?都不知道是自己几代孙!

朱元璋心塞转眼,一转正瞥见朱棣的腿,也是怒气冲冲:“怎么就风湿了?不知道塞外天寒地冻吗?注意防寒保暖!别仗着自己年轻,就胡乱糟蹋自己的身体!”

语气虽冲,里头的关怀,朱棣却是收到了。

【盛寅的老师叫王宾,从前和医科圣手戴思恭同游,想学对方的医术,碍于自己老了,不想执弟子礼,就偷了戴思恭的医书,学成后医满吴下,成为吴门学派的代表之一,因为没有孩子,把医术传给了盛寅。】

对于这一段,大家想了又想,觉得只能评价一声:

字少事大。

皇子们齐齐摇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达者为师,不寒碜啊,何必呢?”

关键是,你做了这事儿的结果,就是未来很多很多很多年后,大家还牢牢记住你做的这件事,还把它告诉了我们啊……

就好像老四夫妻情深这点小事啊!

穷极无聊的未来人,都要把它拍成电视剧,全球传播,切……

有心思转得快的皇子——没错,还是代王。

代王朱桂刚才一肚子阴谋诡计完了,现在却觉得,做人,最好还是走走堂皇大道,于是竟整肃衣冠,来到夏原吉面前,一拜到底:

“夏主事方才之话,振聋发聩,真乃是我一句之师也!请受一拜。”

夏原吉一愣,又听代王大义凛然说:

“不知夏主事可有写书的习惯?可将刚才发生的一切,都写入书中,也好以我之浅薄,教育后世之人。”

夏原吉:“……”

大家:“……”

可恶啊,这老十三,脑子转得太快了吧!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夏原吉既然被后世评价为一代名臣,那他写的书,就有极大概率流传下去,并被后世找到解读啊!

只是一刹那间,代王已有了后世之门票!

当大多数皇子对代王投以羡慕和嫉妒的眼神之际,朱棡兀自沉思。

他在思考:戴思恭,不是就是给我和老四,还有太子大哥都诊治过的名医吗?

【戴思恭,师从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是朱丹溪最重要的弟子,元末明初,四处行医,声望极高。

洪武7年,老朱让他来干活,他不愿意去,以“不循古方”为由退隐。

洪武19年,朱棣因为贪嘴,吃很多生芹生了大病,韩奭治不好,又有臣子推荐他,朱元璋就派人带着礼物和钱再去请。

戴思恭问诊一番,确认朱棣得了寄生虫病,就给开了一剂药,立下“细蝗”,病就好了。

朱棣很感激,也很机智,知道这是难得的名医,让身边的袁宝、王彬赶紧跟着好老师学习医术,还让他的儿子戴宗儒跟着自己。

戴宗儒陪朱棣北征出塞,出力颇多,但很可惜英年早逝,洪武27年死掉了,享年45岁。

王彬事迹不详,至于袁宝,靖难期间一直是他陪同朱棣征战,后来官至太医院判。水平嘛,大概还暂时达不到top的程度。】

朱棣这毛病,已经是好几年前的事情了。

这事儿朱元璋还记得,其他皇子就知道得不那么真切了。现在听了光幕这么一说,有些疑惑,又有些皱眉:

“我记得老四得的明明是瘕聚吧?为什么要说寄生虫?这个名字好可怕啊,仿佛虫子生在了老四体内,听着就叫人头皮发麻。”

“下细蝗的话,确实是寄生虫啊,噫——”

“别说了别说了,一想到寄生虫病我以后都不敢吃生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